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稿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稿

时间:2024-09-17 14:27: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稿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稿1

  1、说教材: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这篇课文是对我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真实记录。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我国登山健儿1960年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登顶的时刻。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这里气压变化不稳定,没有植被,空气中氧气含量少。攀登珠峰是一项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需要勇气、毅力和充分的准备。我国登山健儿登顶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不凡的气概。

  文章脉络清晰,所述的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着实让人感动。但是,那个年代离现代的孩子们太远;孩子们对登山运动也不太熟悉。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缩短孩子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能真正体会文章的主旨。

  2、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两年多的学习中,在识字,阅读,说话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识字方面,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当堂复习巩固,来学习文章中的生字。

  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会了预习课文,复述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字词。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为指导学生根据课文里不理解的字、词、句,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文本,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感悟真谛。

  三年级的学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多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出中国登山健儿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以及队员之间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详见[教学设计及说明]部分。

  目标之一在于知识点的落实。本篇课文有十个生字,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讲读课文分散学习。“蹬、斩、骤、噙、钉”这五个生字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而“蹬、骤、噙、堪”这几个字字形比较复杂,教师可以在板书时,指导学生写一写。在理解“骤然,疲惫不堪”词语的意思时,可以结合课后词句活动室中的第一题,让学生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而“不可逾越、斩钉截铁”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读课文,借助课外资料,查找字典的解释等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来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已知,来帮助他们学会还不了解的内容。

  目标之二、之三是能力点的落实,让学生在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具有边读课文,边思考的学习好习惯。教师还利用文本资源,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的。

  目标之四是情感目标的落实,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中国登山队员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以及运动员之间的互相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4、说教法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本课中,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提出恰当、合适的问题。在学习课文3-5节时,教师可以先从文本入手,启发学生对文中交代的时间产生疑问,登山队员们攀164.43米为什么要花19小时?可见,他们面临了许多困难。通过提出疑问,再来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句来钻研,学习。

  学贵在疑,当学生在学习时能边读边思,产生疑问,然后,再去潜心读文,品读研究,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真的读懂了课文。同时,这样的学法指导对于学生也是终生有益的。

  5、说学法

  进入了三年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又由于课文讲述的故事条理清晰,因此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就能够了解主要内容。但还不能充分理解,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登山队员勇于挑战极限的那种勇气和毅力。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感悟到中国登山健儿的那种可歌可泣的精神,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6、说实施

  紧扣重点段落,培养问题意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质疑问难。”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文描述的情景远离学生实际生活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重点段落进行质疑。同时,为了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疑问,教师课前着重帮助学生搜集珠穆朗玛峰的相关资料,再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补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与文本关系密切的信息。这样,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找寻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关键词句,感悟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读重点段落,划关键句,理解重点词的方法,再现中国登山运动员登山的场面,让学生感悟作者所要体现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还可以通过看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对“第二台阶”有直观的了解。

  创设情景,活用语言,激发爱国热情。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以“向您致敬,我心中的勇士!”或“这一幕,永远铭刻我心中”为开头,说一段话。希望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能再回味一下课文中的感人之处,借助文字表达出每个孩子的心灵之声。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稿2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对我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真实记录。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国登山健儿1960年攀登珠峰最后登顶的时刻。珠穆朗玛峰海海拔8848.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这里气压变化不稳定,终年积雪,没有植被,空气中氧气含量少。攀登珠峰是一项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需要勇气、毅力和充分的准备。我国登山健儿登顶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不凡的气概。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所述的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峰的经过,着实让人感动。但是,那个年代离现代孩子们太远;孩子们对登山运动也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这些特点,注意缩短孩子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能真正体会文章的主旨。

  一、补充资料,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登山这一运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他们不能够十分了解登上珠峰对于我们国家或民族的意义。于是我就在上课的导入部分,就对此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够在我的介绍中,对于登珠峰的意义稍有了解,明白了为什么要去登山,才能继续对此文的关注,也才能被登山运动员们那种克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如果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登山活动,我想他们也不可能把全部的感情放入其中,相反还会觉得这项活动莫名其妙。

  二、紧扣重点段落,培养问题意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质疑问难。”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文描述的情景远离学生实际生活这一情况,我让学生针对重点段落进行质疑,在学习课文3-5小节时,我先从文本入手,启发学生对文中交代的时间产生疑问,登山队员们攀登最后168米为什么要用19小时?可见他们面临了许多困难,通过提出疑问,再来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句来钻研,学习。同时,为了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疑问,我课前注重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再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与文本关系密切的信息。这样,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找寻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贵在疑,当学生在学习时能边读边思,产生疑问,然后,再去潜心读文,品读研究,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真的读懂了课文。同时,这样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有益的。

  三、针对关键词句,重点指导朗读,感悟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我通过让学生读重点词语、句子,划关键句,理解重点词的方法,再现中国登山运动员登山的场面,让学生感悟作者所要体现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再通过指读、自读、体会读、引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名队员当时的心情和语气,从而了解他们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勇于挑战极限的那种勇气和毅力,把握文章的主旨。如在教学刘连满不顾自己安危坚持把队友送上第二台阶时,我先让同学们体会第二台阶的困难程度,通过学生朗读和自己做动作,体会登山运动员手抠岩缝、脚蹬岩面的艰难;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刘连满当时说的那句话:“快,踩着我的双肩上!”通过对刘连满语气的揣摩从而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最后我通过和学生的接读,再次让同学们联想队员们当时的想法,感悟刘连满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创设情景,活用语言,激发爱国热情。

  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或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以“向您致敬,我心中的勇士!”或“这一幕,永远铭刻我心中”为开头,说一段话。希望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能再回味一下课文中的感人之处,借助文字表达出每个孩子的心灵之声。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