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学习方法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1
1.培养兴趣
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2.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这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3.图文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它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4.知识联系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2
1.信心是成功的保证
地理学科是集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学科。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勇敢面对,你一定会学好地理的。因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显微镜""望远镜"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变式地图)在地理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平时,如果你在百忙中抽出那么"一点"时间多看地图,多记地图,多画地图,尤其注意对各种变式地图的掌握,那么要想学不好地理也已经很难啦!
3.理想的起点在于课堂
课堂永远是地理学习的主战场。要注意老师归纳总结的原理,规律。并记清每章,每节课的重点,搞清难点。并及时记录书本上没有的内容。那么你的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4.练习是检验课堂效率的试金石
课堂效率的高低与否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得以检验。地理学科也同样如此。平时要加强基础知识题(即课本上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阐述题)的练习。练习不仅要及时同时还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加强联系生活实际。倘如此,你的地理成绩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地理之美美在它的位、地、气、水、生,美在它的资、农、工、交、城;美在它的自然之美,美在它的`人文之美;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文明的历史沉淀。
失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全听别人话的人;一种是不听别人话的人。地理学习当然提倡紧跟老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惟有如此,你才能学会地理。愿地理能成为你最感兴趣的学科!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3
学好高一地理的技巧和方法:
1.从客观因素上来说,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不象初中课本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2.从主观因素上来说,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这当然不能怪同学们,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学们只在初一社会课中学过地理,两年过后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学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珠江”。在这样的`基础下,一下子要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困难的。
3.是学法上的问题,很多同学还用初一时的方法来学地理,当然是学不好了,因为初一学的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比较浅显,很多地名、物名只需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学生往往是在考前“背地理”,效果也还可以。而高中地理是要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判断地理事物,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学不好的。
4.是相关知识的联系问题。高一第一学期,学地理所需的相应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还未学到,所以同学们在学地球这一单元时,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而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困难。在上述四种背景条件下,高一学生学地理确实是会遇到一定困难的。
如何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好地理,已经成为同学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树立信心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虽然同学们现在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一点困难,但一定要有信心学好它。平时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在课堂上积极思维,把教师讲的概念、原理理解,如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提问,每堂课的内容要及时消化,课后做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坚持这样做,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2.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会看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平时的习题,考试的试卷中都有“读图回答”类的题目。同学们可以先看课本上的一些原理图、示意图,仔细观察,把课本知识落实在图上,同时要注意图形的变异。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4
现今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极快、知识急剧扩增的时代,学生学习无法再依赖于死记硬背而是要多重联系,地理学习也同样,必须在联系中掌握知识,才能学得扎实又灵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综合联系,灵活运用,才能使思路畅通,举一反三。在头脑中要通过知识联系,建立思维线索,使掌握的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能融会贯通,引伸迁移,能从多方面思考,超越空间与时间的跨度寻觅显现问题中潜隐的关系。加强知识联系,用联系的方法来学习,来掌握地理知识,学会地理技能。
一、纵向联系法:
从知识的纵向联系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知识向纵向延伸发展,从而掌握部分知识的联系。
按地理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来联系。如地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在许多局部知识范围中,也有纵向思路的体现,如从上到下,从老到新的岩层变化等。
按时间发展演化有从旧到新或从古到今的知识联系,如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按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或层次有由浅入深或由初级到高级的联系。如工业的发展,从手工业——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这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纵向联系中,在每一阶段或层次上又存在着多向或横向联系。
按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逐步推进的前后联系。如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源: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气或升或降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空气密度差异——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水平运动。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点、线、面、体的空间分布反映了由近及远、由始至终的纵向联系,如学习工业分布中的工业基地、工业地带,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图中抓住几个中心城市,沿铁路、或河流、或海岸线都可作纵向联系,使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沿一定思维线索发展,便于理解其空间分布与空间联系,也加强了记忆。
二、横向联系法
从知识的横向联系看,是指地理知识间的对比、相关、影响、制约等关系,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广延性。
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就存在着这种横向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由日光、空气、水、矿物、生物、土壤、岩石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相应变化,从而使它们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人代地理知识中,类似的影响与制约的内容也很多,而以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最为典型,气候影响人类活动,使农业、工业、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受制于气候;人类活动则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来影响或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象植树造林、修水库等就是通过人类活动来改善气候的重要途径;相反,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则会使气候恶化,进而影响环境,使人类越来越难以在环境中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所以,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从而造就更有利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环境。
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可从多方面横向联系。如水能的丰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决定的,我国水能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与我国地势、降水特点紧密相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导致水能在空间分布上西南最多,华北最少。通过空间分布上的横向联系,可帮助我们全面思考问题,广泛地联系各项地理事物,并按一定思维线索使知识形成网络。
各地理事物间的对比,无论相同、相似、相反、相异,都属横向联系。区域差异可以对比,地理要素间也可进行对比,运用比较法是学好地理的一项重要方法。如冷锋和暖锋的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对比,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对比,天气与气候的对比,内、外力作用的对比,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生产特点、措施的对比,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影响的对比,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对比等等,高中地理的每一章节都蕴含着许多这样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的对比一般要列表说明要点、概括特征、总结规律,并指出被比较事物的联系。
同一时间出现的不同自然现象或生产活动,在这些现象或活动之间,反映了同一时间地理事物的横向联系。这种联系可解决一些覆盖面广、知识空间、时间跨度较大的问题。如地球在公转时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季节状况、气团及气压带、风带势力的强弱、气候的变化等,可结合起来考虑,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与气候形成变化的原因。总之,要广泛考虑在固定时间内的地理现象,才能适应这种横向联系的有关问题。
从知识的多向联系看,这里既包括地理知识与学科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与学科外各方面的联系,前者称内部联系,如自然地理与人代地理,地形、气候、水代、生物、土壤、资源、能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环境等,都存在可以联系的线索;后者称外部联系,如地理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的联系,特别是与政治、历史、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的联系,与社会热点等问题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在高考代综试卷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多向联系法
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是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知识的多向联系的方式之一。如太阳直射23°26′N,可以从下面几点取得联系:
(1)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北半球夏至日;
(3)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4)地球公转速度慢;
(5)亚欧大陆受低气压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气压控制等。
(6)气压带移动与北半球气候变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导,是进行多向联系的又一种方式。如因地理自转产生地方时的变化、昼夜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经常主动思考有关问题,有助于使知识的多向联系更为广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进行多向联系的一种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全面细微地考虑问题,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
(1)暖湿气流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
(2)湿热气流强烈受热上升冷凝而成对流雨
(3)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冷凝而成锋面雨
(4)暖湿空气沿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冷凝而成台风雨。
四、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
逆向思维即打破习惯定势,不按常规从正面去思考,而从反面来思考,这样既可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地球是太阳系中有生命的天体的条件,课本讲了两点:
(1)有介乎0——100℃的温度,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
(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为什么会有水、大气呢?我们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适当的体积、质量——吸住大气生命物质存在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水
打破习惯定势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也如数学上定理与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但沉积岩并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测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引起的变化——阳光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五带的划分范围亦随之变化等。
总之,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不能仅仅靠能力和勤奋,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主动学习的技能与习惯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5
中国地图的巧记法,觉的这种方法如何呢?
中国地图像一只大雄鸡,可以把这只鸡砍为成六部分:鸡头、鸡背、鸡尾巴,鸡肚、鸡脚、鸡xxx。
鸡头最容易记,就是:黑龙江、吉林、辽宁。
鸡背只有一条就是:内蒙古自治区。
鸡尾巴更简单,就是一个新疆。
鸡脚也很简单,就是台湾和海南。
难点是鸡肚和鸡xx。省份太多太杂了。不过不要怕,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鸡肚看成一个倒三解形和一个十字架,把鸡xx看成一个长方形和我一正方形。
先来看鸡肚:
倒三角形:把广东省看成倒三角形最下面的角,把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看成倒三角的.腰,把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看成倒三角的底线。,这样就构成一个近倒三角形了。香港、澳门包含其中。
十字架是指:把宁夏、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成一横,再把河北省、河南省看成一竖,一横一竖构成一个十字。
我们把这个倒三角和十字架看成鸡肚,除开鸡头、鸡背、鸡尾巴,鸡肚、鸡脚,那么剩下来的我们就把它看成是鸡xx拉。而鸡xx我们又可以把它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
长方形:把西藏、青海省、甘肃省看成一个斜着的长方形。
正方形:把四川省、云南省、重庆、贵州省、广西看成一个正方形。
所以中国地图可以说是由一个鸡头、一个鸡腰、两个鸡脚、一个鸡尾巴,一个三角形、一个十字架、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所组成的……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6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1)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3)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5)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1)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2)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7
1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2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3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4动手绘制示意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5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6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7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把握住要点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
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
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8
学生不能只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工作、生活一生,他们必须终身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培养他们“爱学”、“会学”。涉及面很广的地理知识学习更须如此。兴趣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强大动力,它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状态则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志之一。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学生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
一、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系统的要素:教材、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
1.教材是地理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大量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因此,感知教学对于兴趣培养乃至整个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2.学生是地理兴趣发展的主体
学生对掌握着主动权的学习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学习者自己对学习活动的主动调节。学生是学习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
3.教师是地理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又是知识信息的提供者。教师应该经常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内容靠教师去发掘、驾驭,学生的学情靠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靠教师去激发,学生的进步、发展靠教师去启发、诱导,教师掌握着激发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因此教师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4.地理教学手段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地理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及视听软件)、地理学具(课本、地图册、作业册、颜色笔等)与视听设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图、地理室外观察点等是地理知识内容的载体,是地理教学内容——兴趣源泉流向学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提供相当一部分地理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学习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1、提高教师素质,是激发中学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关键。
2、地理起始课,能启迪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起始课,是学生步入地理知识王国的入门课,是目的性教育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也是使兴趣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教师不能光讲大道理,而要趁他们刚刚接触这门知识的有利时机,联系焦点、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有的放矢的采用一些方法,如可采用设问列举的方式,首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有趣的地理问题。
3、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兴奋程度。
比喻形象动人,使学生听起来如临其境,心驰神往。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
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幽默的语言常引起同学们的捧腹大笑而又秩序井然,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轻松学习知识的目的。课堂上采用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能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又进一步激起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自然倍增,教学效果显著。这一点已得到众多优秀教育实践者的证实。
(3)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思维。
学生对具体学习目标的认识需要,在问题的情境中被激发,在成功的情境中获得满足。创设问题情境,继而创设成功的情境是兴趣培养的基本方法。问题的情境由问题的背景、问题的系列、体系共同构成。问题不断明确着学生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激化着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推动着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
(4)“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提出问题能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线索,指出思维的方向,使学生的求知心理产生活跃欲试之势,学习兴趣盎然。
(5)穿插具体的故事,使中学地理教学富有趣味性,让学生探索抽象的原理。 地理故事,生动形象,对中学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中学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善于思维想象,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一定要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不择时机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挖掘兴趣的源泉,充分掌握激发兴趣的方法,适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乐学”的转变。让科学的学习方法架起从知识到能力的桥梁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9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五、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七、抓“对比”找“异同”
八、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①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②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③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④垂直气温的计算。
⑤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⑥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⑦昼夜长短的计算。
⑧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⑨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九、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①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②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③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10
1、学自然地理,地球那块,得把地球自转公转春秋分的几张图记住,能理解最好,个人觉得这部分偏理科有点难懂需自己领悟。然后大气洋流既要记也得理解,大气环流和洋流其实是有相通的,记得当时我学老师极其强调热力性质的差异,因为这是空气流动的根源。这些也挺难懂的`,上课一遍往往不够,得常常自己琢磨
2、人文地理没的说,就是靠自己背的,然后老师的笔记很重要,结合地图、笔记背会事半功倍。记住那些个词考试的自己再多写点,分相对容易挣
3、区域地理是绝对的要记图,首先得把地球经纬度印在脑子里,南北纬东西经在心里有底,再把那些个五大洲四大洋定好位,比如欧洲大约在10W~60E 35N~70N之间。就是把整张世界地图印在脑子里,再逐渐细化,每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理清,最好把当地较著名的城市、地形、河流、矿产、生物、地质给背下,形成框架,这些都可能是考点。区域地理说到底是大综合,需要之前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打底,所以基础得扎实
4、国土整治也是靠记的,得把条条框框背下来,其实这部分区域地理和自然地理会带一些。
总之,学地理,地图很重要,当初我的老师就建议没事就看图,然后重在理解,毕竟地理在大学可算理科的哦,上课得仔细听,最好当堂消化。题量也是不能少滴,象我们那时候是做点拨,高三已经漫天金考卷了,题目难度得适中,别总做做怪题偏题,得举一反三。做题的目的还是要让咱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啊。最后祝你学习进步!
最后想说的是,学习地理地图很重要,我们建议大家没事就看地图,主要是靠大家的理解。课堂上老师讲解的东西要当场消化,做试卷时要学会举一反三。祝大家学习进步。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11
一味背图、填图是乏味的。应根据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木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鱼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东运到茶卡”,一边看图一边诵词, 很快就能记住这部分图。
地理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如何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改变学习方法。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我们应该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打破原有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积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思维方法
1.地理聚合思维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地理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则问题就解决了。
3.地理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12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南涝北旱: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
(2)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3)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南尖北平: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利于排水,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5)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XX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6)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7)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8)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9)南拳北腿:南方由于纬度偏低,地处XX热带、热带区域,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气温常在30℃以上。因此,南方人发育较早。根据人体生理发育的规律,发育提前,生长发育期就短。因此南方人长得小巧玲珑,下肢较短,用腿踢人在搏击中是其所短,而手的运用则是南方人的优势。此外,上肢运动时能量消耗比下肢少,产热少,符合南方人耐热的特点,这是南方人善用上肢拳法的地理原因之一。
北方则相反,发育年龄偏迟,发育期长,因此身体高大。而且北方人以杂粮、肉类为主,这就给北方人长得高大粗壮提供了物质基础。又因为气温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多用产热多的下肢运动。
地形特征南方以舟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船上的活动范围有限,加上船的颠簸,在格斗中立足不稳,就有被击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险,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学工夫先扎马”之说。再由于地面区域相对较小,小范围的上肢搏击更利于击败对方。
而北方平地面积广大,外出主要靠两腿行走,腿部力量足是北方人的基本素质。
(10)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一则与物产有关,再则与气候有关。南方产糖,湿度大,使人体蒸腾小,因而喜欢吃糖,而不需要吃过多的盐,如粤菜和苏锡菜等用糖就比较多。北方地区的相对湿度小,人体蒸腾量大,需要消耗较多盐分,故口味偏咸。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假,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13
高中地理在高中生阶段也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双重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理、化等理科课程,也与政史等文科课程迥异。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本文从个人的地理教学学习经验出发,对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浅谈一些个人的总结归纳。
一、高中地理学习中常见的现象
高中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内容来看,主要讲述的是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布、原因及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而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作为自然和人文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导致产生畏惧感。有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意义的.认识非常浅薄,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地理是父母和老师安排的任务,是对高考的一个应付,进而渐渐产生厌倦情绪。
二、如何培养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
(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所以,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不少同学的父母会把地图压在学习桌的玻璃板底下,这一方法十分奏效。因此,为了培养兴趣,建议大家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挂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地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刻入我们脑中。
(二)图文相结合更好地传授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我学习时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多看地图,“图不离手”、“人在图在”(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并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解决高中地理问题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14
地理其实是门极其综合的学科,里面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常常跨越多种知识领域:地质学、矿物学、气象学、生态学、农艺学、经济学、民俗学、国际政治学等等,所以如果你是个兴趣广泛、充满好奇的人,那么在地理学里你会如愿以偿。
学地理当然是其乐无穷,但练就基本功确实也需要下一番功夫。所幸的是即练就最基本的功夫,地理学也是妙趣横生,它对人的训练始终与图形联系在一起,非常直观,更符合人的记性特性。
我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套色记忆法”。你看过版画或者报纸的制作吗?它们画面上的色彩不是一次印上去的,而是分几次,每次涂一种顔色,直到所有顔色全部印上去。
我的“套色记忆法”套几次是没有止境的,全看你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了。我只介绍最起码的三套。
高中地理学习总结(2) 第一套记忆的内容是地形地貌。先铺一张白纸,然后对照世界地图,反复描摹各大洲的海岸线,当然也包括散落在海洋里的主要岛屿,直到能完全随心所欲地画出一幅差不多的世界地图,一提到某个岛屿、半岛就能马上在脑海想起以该地点为圆心的局部地图。
这个前提达到后,马上就可以在这个单薄的轮廓里填充顔色:蔚蓝的深海,白色的平原,棕黄的高原,苍黑的山脉,赤红的火山,蜿蜒的河流。
第二套记忆的内容是国别和政区。刚刚记下了色彩缤纷地形地貌,现在要做的是把它们划到各个国家里去。当然许多特别的地形常常被作为国家的'疆界,像中印的喜马拉雅山、亚欧之间的乌拉尔山、德法比荷之间的多瑙河等等,而且有时一些国家可以和一些特殊的地形形成极密切的关系,像恒河与印度,印度河与巴基斯坦,尼日尔河与尼日尔和尼日利亚,赞比西河与赞比亚,刚果河与刚果和扎伊尔,富士山与日本,科罗拉多峡谷与美国等等。
完成了这一步,你就会很清晰地把握每个国家大致的地形和地表情况,因为地形对大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分布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你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地形特征,你就会推测那个国家的人的大致生活和拥有的动植物种类。例如说以色列,西临地中海,东面是高原,所以地形应该是由东向西倾斜,于是该国的河流应该大多向西流;又由于沙漠广布,所以耕地和天然植被应该很少,水源紧张,当然还不能就此断定以色列农业落后,粮食依赖进口,事实上以色列依靠先进的无土栽培和滴灌技术做到了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当然这是后面我们要做的。
第三套记忆的内容就是给划分了政区的地形图覆盖上植物、动物、矿物、城市、乡村、和交通线。
前面说过地形对生物的影响很大,但还不完整。首先起基础作用的是该地区在纬度上的分布,由赤道到两极热量递减,如果大地是平的,那么温度将和纬度成反比,但事实上往往出现个别的情况,像拉萨纬度和上海差不多,但气候要比上海寒冷得多,就是因为拉萨地势太高的缘故,这就是地形对热量的纬度分布规律的干扰。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大致推测任何地区的生态情况了,进而也就知道了每个地区的大致的农业生产方式。凡是在热带和温带有较大面积水流充足的平原分布的地方肯定是农业发达的地方,而农业发达的地方也一般是本国经济中较发达的地区。不论欧美和东方都大致如此。而经济发达的地方则较多地分布着重要的城市,而交通不论是铁路还是航海都主要是连接重要城市的。依次类推,则可以省力地完成这第三套记忆。
当然无论如何,要完成这三步套色记忆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总得磨短几支铅笔吧,不过它的乐趣是时时刻刻随着你记忆的过程发生的。每当你画出意大利那靴子形的轮廓,你马上就赋予它以崎岖的棕黄色,在中部和靴子的绒球上分别有两个赤红的火山,那是著名的维苏危火山和埃特纳火山,濒临地中海气候温暖,但由于地形崎岖,不适合种植粮食,但适合种植各种亚热带水果,等等。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大致推测,总会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因素有种种变异,但这也正是以后深入学习时所要探索的。把自然和人文的因素都纳入地理学的研究是很高的境界,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很流行的文化散文亦不过如此。
当你不断地在白色的轮廓上套上一层一层的内容由山川大海到生灵草木,由庶民生息到历史更迭。据说晋人宗炳能躺在床上神游四海,所想景色如临其境,世人谓之“卧游”。当你能完成三层以上的“套色记忆”,你何偿不可以卧游呢?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15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人类与环境”内容,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分析理解,可以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相关文章:
学习方法总结01-31
地理教学总结03-06
高考学习方法总结12-16
民法学习方法总结06-09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11-19
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总结12-07
地理个人教学总结05-22
地理工作总结05-22
地理教研工作总结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