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倾听孩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倾听孩子》读后感1
当我看了作者帕蒂。惠芙乐《倾听孩子》这本书后,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倾听”的意义,“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时,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及老师的这一弱点时,知道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我们用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我们很难要求孩子和我们的看法一致,但是至少我们和孩子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有时,孩子会没有理由的哭泣,哭得不依不饶,无法收场,很多时候,父母把这样的哭泣视作“任性”,企图用呵斥、武力等方法制服,却发现收效甚微。其实,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让孩子获得释放与关注。
倾听,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将它运用于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了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无法完成,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心灵的!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从《倾听孩子》这本书中知道了许多有关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让我知道在孩子的种种表现面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读过之后,感触颇多,倾听是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倾听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可以使你成为他们的朋友。
现在我刚接手小班,因为小朋友们的年龄比较小,刚刚开始接触老师和小朋友,孩子们对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所以在新学年开学那段时间,班级里真是状况百出,有的小朋友哭着喊着找妈妈;有的不会自己倒水着急的直跺脚;有的按住所有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其中有个孩子叫徐子涵,她刚来到班级时给我们几位教师的感觉就是小大人,她从来不会因为父母的接来送往而哭闹,但是慢慢我发现她很自我,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她经常会有推倒别人、抢别人玩具的举动,对此我试图和她谈心,但她对我的话题很少感兴趣,后来我看见她对班级里的新玩具兴趣浓厚,于是我就像个孩子似的和他一起做游戏,渐渐地,徐子涵喜欢找我玩,喜欢找我说话,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共享玩具了,正如《倾听孩子》一书中说的那样:“作为倾听者,你要抓住时机,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松弛某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拉近与孩子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交往的意识与自信。
倾听,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需要被倾听,但如何才是最有效的倾听呢?打个比方,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得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
学会“倾听”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世界里有惊人的乐趣,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要比单纯的对孩子说教起到的效果要好很多。做孩子的朋友要比做孩子的教师要快乐得多!
《倾听孩子》读后感2
网络神曲《狐狸叫》(非常特别的一首歌,你也可以听一听哦),这首歌的精神是唤醒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鼓励相互倾听,甚至期望人与动物之间也能平等相处,相互倾听,相互理解。
这则新闻中反复提到的倾听一词,让我想起了最近读的一本书《倾听孩子》,作者帕蒂.惠芙乐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倾听这一简单动作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一再强调倾听所能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作用。作者认为让孩子倾诉,父母去倾听,孩子自然会宣泄出不良情绪,继而充满正能量,自己找到带给自己不良情绪的问题症结所在,并解决它。因为当我们努力的去做孩子的倾听者,孩子才会对我们更加信任,更加有安全感,才会在倾诉中宣泄,进一步才有勇气有办法解决自己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
我们都知道,要想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只有他自己(她)从内心发现问题所在并积极想办法解决,才真正有效。作为父母,言传身教,引导劝说,甚至代劳,最终都要触及到孩子的内心,让他(她)自己去思考去行动,才对解决问题有作用。而本书的作者认为,倾听是最有效的帮助孩子解决成长问题的办法。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让孩子畅快的倾诉呢?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怎样成为一个好的有用的倾听者。其中“不发表自己的建议,只做一个倾听者”这一条至关重要。另外,我们要学会找到或创造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孩子无障碍地敞开心扉地向我们倾诉,当孩子开始倾诉时,我们要专注地倾听,等等,这些都是成为有效倾听者的关键。
这让我想到,我常常在我的美容师那里,不由自主的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愁,而我的美容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况且,她从不会给我建议,总是引导我不断诉说,每次我都心情很舒畅。我常常纳闷,是什么力量让我不断的去我的美容师那里,是她的美容技术吗?不,不是技术,是那个令人放松的环境,是她的善于倾听,才吸引我不断地去。还有妈妈,她总是非常喜欢和我在卫生间里,关着门,畅快地聊聊,聊完之后,总是心情大好,干什么都有劲。去了北京之后,也总想回阿克苏,其实妈妈想和我畅聊也是她总想回来的原因之一。从我自己和妈妈的感受,我们不可小觑倾听和倾诉的作用。
写到这里,我想到,我何曾认真地倾听过儿子的任何倾诉?总是他刚一开头说,我就生硬地打断,然后非常教条地告诉他你应该怎样怎样,而我得到的结果总是孩子皱紧了眉头,闭紧了嘴巴,离我远去。我们成年人尚且需要倾听的`对象来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绪,何况是孩子呢?仔细想想,我们的确总是不专注不耐烦孩子的发言以及情绪的宣泄,总是打断和阻碍他(她)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总是急不可耐的给出自己的建议,以为那才对孩子有帮助。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比我们成年人少。如果在父母这里,在学校老师那里,他们找不到倾听的对象,他们就会出去找。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却有了一帮似乎比父母还亲的朋友,甚至恋爱的对象。
这本书对我很有启发。我相信,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孩子最好的倾听者,孩子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的感想只提到作者一小部分的内容,还有更多更详细精彩的内容,你是否也想一读为快呢?
《倾听孩子》读后感3
有为图书馆办公室,秀丽正在整理捐赠书籍。有本《倾听孩子》,因是心理类且关于孩子的,随手翻看,觉得不错,就此借来阅读。
《倾听孩子》从关注孩子的心理着手,帮助小孩自信成长。充分哭泣是最有效的情绪修复手段。
目光回收。一直来都渴望得到倾听和关注。小时,父亲在外镇上班,家中里外都靠母亲一人,无多余的时间顾及我们。面对小屁孩的我,只要能吃、能睡、能玩,就好。闹脾气时爱在地上打滚,这时会吃一顿“竹扫须”,如果下手重些的话,母亲隔会儿会把我叫到身边查看“伤情”,我喜欢这样的柔情(这里有部分倾听),大部分情况却是打了,跑了,玩了,忘了。有些时候却也忘不了。比如自家做的杨梅酒,我会偷喝,瓶大人矮力气小,归还原位时会碰倒其它的'瓶,导致瓶子留下裂痕,父母就会说我,虽然不严厉,但经常被说,心里就会不快,父母也感知不到我的不快。《倾听孩子》中遇到这种情况,会建议父母陪伴在孩子身旁,或者抱着,静静的,这时孩子会感知到父母的倾听、关注,感到安全,会哭,这表明孩子有情绪要宣泄。让孩子充分哭泣,哭泣能愈合创伤。因为有父母全程的倾听、关注、陪伴,随着哭泣逐渐消散直至停止,孩子得以完全把情绪释放,那接下来他(她)又是坚强和自信的,不留存有心理阴影。而我在对待女儿因一件事而哭泣时,会感到恼火、厌倦、愤怒、无助,会加以责备,以为只要止住哭声就可以了,而没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倾听孩子》要求父母在孩子开始哭泣时,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以便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所以女儿见我在看《倾听孩子》时,说了句:你有倾听过我吗?确实,对她的倾听不够。
笑声能密切与孩子的关系。笑口常开的孩子往往朝气蓬勃。笑声能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与孩子游戏时,父母要能捕捉到使孩子开怀大笑的笑点,并促使这样的机会多发生,快活大笑之后,孩子会感到父母的爱,感到安全。但不要胳肢孩子,胳肢孩子会在无意中占孩子的上风。
笑声有助于孩子消除恐惧感。大笑可以帮助孩子增强信心。孩子有时比较敏感,父母不能满足他们期望时、不能理解的事情发生时、受到冷落时等等,会使他们感到恐惧。感到惊恐的孩子会很难与他亲近的人保持密切接触,他不能承受你长久的注视,也不会很快去试探并依赖他人,而是经常处于一种“戒备”状态,不能松弛下来平静地享受亲友的陪伴。父母要慢慢靠近、温和拥抱、目光注视,给予倾听,协助他面对恐惧,恢复思考能力。
《倾听孩子》建议父母建立倾听伙伴关系。倾听与闲聊不同。闲聊时,谁都可以在自认为适当的对候打断别人,也可以随时转移话题,在闲聊中,交换思想与意见,收发信息。倾听伙伴关系中,倾听者的目的是协助伙伴发挥出全部的才智,听者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听上,不评价,不建议,说者则循沿着自己的思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也找到了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父母最好找个倾听伙伴,诉说内心的想法,有助于减轻困难时刻常有的孤独感,更有助于有效的倾听孩子。
有父母倾听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不容易因受挫折而信心崩溃,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己得益于宣泄,从中增强了自已的韧性和自信心。
孩子不仅需要被倾听,成人也需要,每个独立个体都需要。自己入手一本,可随时翻看。
《倾听孩子》读后感4
看了《倾听孩子》这本书后,觉得倾听也是一种爱的技巧,其实我觉得对孩子的方式,与对待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放假的半个月,我更加感觉《倾听孩子》太有效了,几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
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时,他们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父母用身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
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从我的角度出发)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难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
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比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的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你看刚才倾听奏效的一个表征就是:杰瑞说出来你平时经常对他发脾气,他内心掩藏了对你的不满。
当孩子得到有效倾听之后,会逐渐平息下来,并且开始转变。但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够,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并且讨好家长。比如杰瑞主动提出用鲜花代替奶油花,并且建议他自己带着小朋友去游乐场玩儿。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
倾听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倾听孩子不仅有助于亲子关系,亦有助于身边其他的人际关系,比如夫妻、婆媳、朋友、同事乃至上下级关系。
通过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确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力有不逮!倾听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耐心才行啊!
【《倾听孩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学会倾听教案10-23
倾听生命读后感07-20
倾听生命读后感10-03
《倾听生命》读后感04-26
(精)《倾听生命》读后感09-10
《诚实的孩子》读后感06-19
水孩子读后感07-29
《读懂孩子》读后感06-10
《水孩子》读后感10-05
《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