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1
有人把母爱比喻成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而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独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书》中的那位父亲。
在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书信中,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对于儿子的关心与想念溢于言表。“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看,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傅雷的爱子情深。
傅雷作为一位长者,对儿子的教导与叮咛更是时时刻刻。“末了,以后你再不能自费航空来回;为国家着想,航空票开支也太大,而火车来回对你的.学习时间又有妨碍。总而言之,希望你全面想问题,要分出你目前的任务何者主要、何者次要;不要单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都说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你说,傅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教育儿子先做人,后做事,怎能不让我们感动?
而傅雷也扮演着他儿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在信中,他以相当多的篇幅与自己的儿子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当儿子遇到烦恼,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细致而深刻的言语与儿子交流沟通。
正如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
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看似平常的一张张书信,却又不平常。因为那背后是满载着的是父亲对孩子的挚爱、期望,那是父爱!
这时,我如梦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视的就是父亲的爱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请了几位好朋友到家来聚会。她们都都说阿姨的手艺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实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妈妈在厨房与餐厅之间忙前忙后,而我却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绞尽脑汁想菜谱,菜市场精心挑选蔬菜,到最后一盘盘美味的佳肴摆在面前,这一切一直都是背后的父亲付出的辛苦与设计最多啊!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唐朝杜子美曾说过“三个月的战火之后,一条来自家乡的消息抵得上一吨黄金”。当一个人不能亲自说话时,家书是一种关心和交谈。我知道一个著名的家庭有一本麦家写的书,名叫《《致儿子的一封信》》。他对青春期儿子的漫无边际和执着的态度就像一碗只在新年吃的“幸运汤”。它又热又粘。我也知道《曾国藩家书》是严肃而现实的,就像一剂苦药,它教会了许多孩子和孙辈。《傅雷家书》是求同存异。它具有自然的中国写书风格。它也有自己的西式风格,范围广泛,思想开放。它在情感上是平静而有尊严的,但它传达了温暖的情感。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聪与父母的家书,父子的人生哲学,朱力做人的方式。母亲们关心生活的细节,并在年轻时交流经验。在这封蕴含着深厚感情和丰富教育智慧的信中,傅雷先生的原则和对生活、艺术和祖国的执着正在流淌出来。
它看起来像一艘精神驳船,传递着家庭的高贵品质和纸与短篇故事的长故事。
傅雷先生品格高尚,以身作则。他更注重孩子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傅雷先生在翻译英法经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有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和奉献。然而,家书中没有一个词不在年轻的.傅聪灌输——“奉献、谦虚、忠诚和简单”的基本理念。正是因为傅雷以身作则,忘了吃饭睡觉,追求他心目中神秘的文学力量。傅聪也更加努力地练习钢琴,思考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肖邦。
傅雷先生和他的大儿子傅聪之间的情感是一种分享和建议教育的方式。他们也是老师和朋友。他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值得向现代家庭学习。它就像纯茶和茶一样,不沉不浮,彼此靠近,为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时尚的进步燃烧自己短暂的生命,稀释个人利益以实现更大的自我,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相互鼓励。傅聪的导师乔迪称赞傅聪。因为他热爱祖国,他出色的音乐技巧和天才般的头脑,注定要为他热爱的祖国赢得荣誉……”
傅雷先生在为傅聪进行艰苦的音乐训练时,渗透了父亲独特的爱,这种爱的载体是他爱国、敬业、谦虚、严谨的言行。朱在他的书中所提到的先做人、后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再做钢琴家的人生哲学,就是附在这条又细又美的“双鲤鱼”上的。
傅雷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热爱,对中华伟大文明的探索,傅雷先生一生无尽的遗憾,是对子孙后代的殷切希望。我希望今天的青少年能够利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让自己置身于一个更好的环境中,冲破障碍,向前看!
世界不会因为你的静止而停止,所以继承你的梦想,带着希望的火炬,带着这艘船的精神力量,继续航行,新生活的黎明正等待着你的观察!“裸体的孩子很孤独,他将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雷,是父母中的楷模,傅雷的家书,更是家书中的楷模。凭借着独特又深刻的教育理念,平俗易懂的语言,他把对儿子那股深沉的父爱,那份真挚又朴素的情感,点点滴滴渗透到儿子的心田,为傅聪未来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
在傅聪小的时候,傅雷就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教育,无论是读书学习、穿衣吃饭,还是言谈举止、行走坐卧,事无巨细,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傅雷的家教也恰恰体现了傅雷本人的个人修养。外宾做客时,傅雷夫妇极尽地主之谊,又是亲自下厨,又是陪着逛街,让外国友人“真正尝到了中国的'人情味”。傅雷还经常教育傅聪尊师重道,多与老师联系,不要辜负了老师的厚爱,而他自己是这样做的:大方地拿出自己收藏的画作送给傅聪的老师。所以说,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的养成,离不开好的家庭、好的父母,以及好的教育方式。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描写人生的片段。“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不愧是身为文学家的傅雷,人间百态顿时跃然纸上。
人生确实如此,就像是一场旅途,走的越远,就会越累。即使登上了山顶,也终究会有踏上下坡路的那一刻。欣喜地在山顶远望呐喊,雀跃放松,下坡时就会越加手忙脚乱;上坡时在意下坡的困难与疲惫,身上的枷锁不但会越束越紧,反而愈加沉重,直到压垮自己,寸步难行。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困难,不骄不躁,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不怯不懦,明白逃避不是办法,知难而上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读后感·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才是生命的价值。有志者自有千万记,无志者终感万千难,每当我们用理性的心态去面对世界时,总能发现出世界的五彩与缤纷。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可却都是充满坎坷的。我相信,成功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只有那些坚信自己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傅雷家书读后感4
爱情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爱是一种习惯,不可预知的,没有的话。爱是一种无私不求回报的付出。爱是一种糖,甜而不腻。
自从,我读完了《傅雷家书》这本书。我对爱的理解进行更深了,尤其是父爱。每个人生活都有自己父母亲,是他们学习给了我们生命,是他们可以养育一个我们已经长大。在成绩长过程中,我们国家都得到了很多父亲的教侮,母亲的慈爱。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妻子朱美福是一个善良善良的东方女人。他们的教育使他们的儿子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傅雷夫妇在大儿子傅聪在波兰留学期间写了186封气质信,其中包括父亲对文化艺术的讨论、思想交流和母亲的“唠叨“。
在这些信件中,傅雷先生放下了父亲的尊严,毫无顾忌地向儿子坦白了自己的`罪过,倾诉了自己的心声,填补了父子之间的鸿沟,就像傅雷在我身边一样,拿起信头上的一封信,亲切地念给我听,让我陶醉,沉浸,铭记。
“爸爸今年似乎衰老了许多,更多的白发,我有很多的薄与去年同期相比,经常脸肿肿的脚,不是心脏健康的标志。”这句话为他的儿子的母亲写的。话语,充满了旧的所有家长,经历了双重岁月的折磨和人类世界的,老的写作只有几百雷日趋老龄化,身体和精神也比以前差了很多。而此时,两个儿子都没有了他们,不禁觉得“英雄迟暮”。无奈与凄凉。
是啊,现在的儿女我们在外为自己的事业而拼搏,拼出一个一片发展天地。又可知,家中的父母为他们而担心,他们的脸被岁月的痕迹已经布满,一颗颗“老人斑”烙印在脸上。头顶上的头发被岁月染上了中国白色作为颜料,父亲的头顶,莫名的地被岁月变成了社会一片“荒原”。可这就是一切,又不是没有父母对儿女的挂念与担心所付出的代价。又有的儿女不孝顺,在外学习外面花天酒地,追求经济潮流,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不孝的儿女们在你们可以做着一些对不起孩子父母的行为时,你们之间是否真正想过如果你们都是父母以及脸上的烙印,头顶的白发和“荒原”,醒醒吧,他们生是为了提高你们,死也是企业为了实现你们,难道不是你们认为不应该进行感恩教育他们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傅雷夫妇信件,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溢出,深深地打动了我,对亲情力感染了我。这使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亲对我的爱,毫不逊色母亲对我的爱。在雨中,伞妈妈的手,这是母爱的雨,节奏。在网上,掖我的'父亲,所以我还是睡在床上,这是温暖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5
最近阅读了《傅雷家书》一书,其中蕴涵的“丰厚的家训智慧”令我印象深刻。傅雷教给儿子傅聪的不仅有音乐上的艺术追求智慧,也有与人相处的为人处世智慧。
一是艺术追求的智慧。有情感追求方面的智慧。“以音乐而论,我觉得你的协奏曲非常含蓄,绝无罗宾斯丹那种感伤情调,你的情感都是内在的。”让傅聪仔细体会每首协奏曲中的情感,并绝不含糊地将它们在琴曲上表达出来。有技巧追求方面的智慧。“第一乐章的技巧不尽完整,结尾部分似乎很明显的有些毛病。第二乐章细腻之极,touch是delicate之极,最后一张非常brilliant。”在强调外在追求的同时,傅雷也提醒儿子注重内在追求。让他不要心急,慢慢发现毛病,慢慢改正。艺术追求的智慧来源于傅雷自己。他对艺术是有炽热的爱与不懈的追求的,他同样希望傅聪可以在艺术上有所作为,所以傅雷才肯让儿子出国学习音乐。艺术追求的智慧体现在选择。在儿子的大学时期,他自己选择了出国留学,傅雷心里的不舍不会少于任何一个人,但他明白国外会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于是,他选择了支持。不知怎的`,我竟会觉得傅雷与孟母有些相似。孟母为了小孟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不辞辛劳三次搬家。或许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吧正是选择的智慧。
二是与人相处的智慧。与妻子相处。在傅聪与弥拉结婚之后,他告诉傅聪,要对弥拉进行培养:“不是说把她培养成一个什么专门人才,而是带上带她走上严肃、正直、坦白、爱美、爱善、爱真理的路。”还告诉他夫妻之间要和谐相处。与老师相处。在傅聪想去波兰学习,但不知如何跟杰老师开口时,他说必须要真诚,先表达感谢,再真诚地坦白,并在最后表明,还要回去继续向他学习,相信他一定会原谅的。与外人相处。傅雷说要懂得分寸,会拒绝,不能什么事情都答应别人,不然他们会觉得是理所应当。与人相处的智慧来源于傅雷自己对人的尊重。他对孩子只给建议,不给决定。这样的尊重和开明让我想起了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郑明勋的父母。郑明勋的父母永远尊重孩子们的决定,虽然培养时都是从钢琴开始,但如果孩子们对别的乐器更加感兴趣,他们也绝不会反对,而是尊重、支持。最终,郑家三姐弟都十分优秀,登上了国际的音乐舞台。
《傅雷家书》从傅聪自身讲到傅聪对音乐、对艺术再讲到傅聪对家人、对世界,程度逐渐加深,范围不断扩大,智慧也不断延伸。丰厚的家训智慧全面而有内涵,使人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后感6
也许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却是一种另一番教诲,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父与子的距离。
大家都知道,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 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合上书卷,傅雷先生亲切的话语依然萦绕耳畔,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怀,如同一米阳光照耀我的心扉,唤醒了记忆中父母对我同样真挚的爱与牵挂。
生病时一个紧张焦急的电话,失落时一场抚慰心灵的沟通,迷茫时一个温暖的微笑……尽管远隔千里,但父母的爱不曾缺席。然而,我们,或者说更宽广意义上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有互相咆哮,有在伤害中渐行渐远甚至无法回头。
那个17岁的少年,毅然跳入冰冷的江河,留下岸上的母亲独自悲号哭泣,在懊悔中度过漫长的余生;那个已经成年的儿子,不务正业,抢人钱财,杀死父亲,而父亲临终前竟也是一句,“孩子,拿着钱快跑!”更有前段时间铺满新闻的13岁少年,残忍地弑母后,仍能“冷静”地面对外公和警察的盘问……“哎,爸妈总是拿我和别人比较,从不表扬我!”“他们就知道成绩。”“我不想跟他们说话,他们什么都不懂,一点都不能理解我!”课余,教室里,走廊上,我们随时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你看我家那个……哎”这更是家长们最共同的语言。
矛盾形成了,恶性循环。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成了一个严峻的话题。孩子无奈,父母无力。同样是爱,那为什么傅雷夫妇和儿子之间,却能够这般和谐融洽呢?
“他要求学生第一次就要把曲子背出,否则不上课。这种教授法,你认为怎样?”傅雷先生热切地询问傅聪,罗列观点,思想的火花在父子之间的交流碰撞中闪烁。而对艺术的探讨、真理的追求,也让他们的爱像是友谊,平等而坚固。
而我的母亲,在批评教育我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把期待的目光投射在我的.身上。她有着锻造伟大生命的向往,于我来说,却太苛刻。总能想起,那个钟爱玫瑰的小王子,想起那句“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多么遗憾,我的妈妈可能忘了,我们的妈妈,可能都忘了!所以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傅聪有这样杰出的父母,可以和他探讨从生活到艺术的种种。有时候我又在想,我们的父母在看着电视,搓着麻将甚至忙着赚钱的时候,一味地跟我们讲生地会考,讲中考,或者他们只是没有爱的正确方法。他们没有傅雷先生那样的文化素养,更没有傅雷先生的那种不停止学习的习惯。故而,他们跟不上我们的脚步和想法。
我忧愁着这样的现实,我若长成了母亲,也定会为此烦恼。想得太多,假设得太多,都是徒劳。但我们真的企盼着,我们的父母也要和我一起读读《傅雷家书》,我们都需要学习。父母和孩子,是独立又彼此依存的生命,不必互相套上伦理的枷锁,而应当在共同学习中换位思考、真诚交流。“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如此,父母和孩子,才能在漫长的一生中,彼此不抱怨不孤单。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傅留家书》,它收录了傅雷在傅聪海外留学期间寄给他的一百多封信,这些信中蕴含着一个普通普通通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爱,它如潺潺流水,细腻而又深沉。傅雷时时刻刻担心和关注着傅聪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读书求学、人际交往、生活细节还是感情处理等都尽力运用自己的毕生经验与知识,指引着年少、涉世未深的傅聪绕过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与陷井。
在读书求学这一方面,傅雷対傅聪的学业煞费苦心!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法国留学时与之前的自己作对比,言传身教,说明了“语言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以煦良虽在谈翻译上极有见解,但真正落笔译稿时的一塌糊涂为例子,论证了空谈理论是设用的,主要是自己动手。他会为儿子的成功而高兴——当傅聪通过数月练琴最后取得国际乐坛竞赛中的第三名时,他深深地为傅聪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感到喜悦!但大喜过后,他也不忘教导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傅雷的信从头到尾贯穿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他也会为儿子感到的矛盾与困难而忧心,去思考,他这样鼓励傅聪:“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莲勃的明证。”
傅雷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自身便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底蕴,也正是如此,傅雷从小便对子女要求严厉,直至长大,在傅聪国外留学期间,他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为儿女提供更多帮助。在信里,他会特地查阅各种资料,拜访许多专家在乐理知识上为傅聪非常细致地分析、解说,如在弹琴的技术上——不能机械的把“手”孤立起来。在对艺术的理解上,他说“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当傅雷得知傅聪最近在研究莫扎特和舒伯特,便给他仔仔细细地整理了莫扎特和舒伯特的各种宝贵资料,有他们的生平事迹、乐曲风格以及作曲特点,还有深远的意义等等,有时,他还会附上其它音乐家的资料,如贝多芬的作曲风格及经历,用作对比,以便傅聪更加方便、迅捷地理解。从那一篇篇音乐笔记中,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傅雷对于孩子的'爱与用心。
傅雷在傅聪的生活中担当着“亲人”“老师”,有时也会成为“朋友”“知己”,他从不在对待孩子时端着父亲的架子,更多的是谦虚和蔼的态度,从他与儿子的交谈便能屡屡感受到,他经常在交代完一些事情或感受和看法后,都会写“你觉得呢?”“关于上述各点,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如何?”……
傅雷用自己的耐心、细心、虚心与毕生所得的经验和知识数导着傅聪,最终他成功了,以他独有的方式,培养出了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星!
傅雷家书读后感9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轻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出色,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慨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愉快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闻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假如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聪明的光线,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题记
起初听到《傅雷家书》这个名字时,本以为是一本家法。然而,在静下心来去阅读的时候,才发现它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在1954年到1966年期间写给两个儿子的186封家信。
傅雷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因此,他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家信,还是傅雷和儿子交流艺术的平台。傅雷先生在大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百余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了对儿子谆谆教诲之中。其声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
父亲对孩子的深爱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孩子。傅雷对傅聪的爱更是如此,这样的爱是高尚的、纯洁的、无私的,它荡涤了世间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舐犊情深。“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深情啊。
然而,这样的爱毕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种爱加威严式的教导,是建立在父子心与心交流基础上的一种深沉的父爱。傅雷是“清高”的,他的骨子里就渗透着这种独特的个性,他把这种“清高”带到给儿子的信中,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爱!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中便没有了世事钻营的技巧,而是对人生、对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亲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来给爱子指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这种指示不是那种艺术化的“展示”,而是结合了百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人生就如书中的一句话一样:“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会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意思也就是:赤子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即使有一天赤子感到了孤独,它就会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创造出许多与它心灵相通的朋友,让自己不再感到孤独。
我想,一个人有了它,也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父母的某些所做所为,身为孩子的我们不懂,觉得很困惑。
《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在背后对我们的爱。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好爸爸的例子。他博学,睿智。是孩子们的好老师,好父亲。
有一次处“倘若你情绪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这句话完全是商量的'语气。但在那个年代下,封建迷信思想还是很严重。可见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思想都比较先进。这样的父亲,是当时每个孩子都渴望的。
在那时,父亲就像是一座高耸的山,只可远望,不可攀爬。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父亲敬而远之,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父亲,会被打。
其实,挺羡慕傅聪,傅敏有这样的父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能理解他们,而且表达这么明确。家人之间本不需要猜忌。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亲人。
在我们的眼中,父母可能不像这样。但他们对我们的爱,就如傅雷夫妇对他们孩子们的爱。可能没这么坦诚,可能没这么直白,可能没这么显而易见。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他们对我们的爱。
有时,我们可能会怨他们这么啰嗦,可能会怨他们这么落后,可能会怨他们这么不理解我们等。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我们理解过他们吗?比他们先进到哪里去?啰嗦难道不好吗?
我们只看到了他们不好的一面,但有去感受他们的另一面吗?
我们读过书,看过故事。难道你没有看过其中某些主旨是“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吗?所以,当你怨他们的时候,有去想过为什么这样吗?
有些人会觉得,这很正常啊!谁没看过自己父母不爽的。我可以告诉你,是有,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有。但,我也要告诉你,不爽归不爽,但千万不要埋怨他们,不要恨他们,哪怕他们怎么对待你,哪怕他们是错的。可以讨厌,可以不理解,但不要恨。他们毕竟是你的父母,就算不是亲生的,他们也养了你,让你受教育了。这是要感恩的。
父母爱你。但有时候过分的爱,会变质。一种变成溺爱,宠你宠出新高度;另一种则是要求,不断的要求,使你成为完美。
溺爱,我们都知道。溺爱会使人自视极高。
要求,有两种可能。
一是使你成为完美的人,活得潇洒,但内心却容易妒忌。二是放弃自己,严重会衍生出其他的人格,而这些人格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在要求的过程中,你完成不了,而自己又没自信,但又不能让他们失望,于是慢慢的自己变了。有一天,受不了的话,你原来的那个人格就会死亡。取之而代的是你分裂出来的人格。
所以,爱,也是门技术活,需要技巧,需要情商,需要观察与理解。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关于写这些家书的目的,傅雷先生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过:“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有是写傅雷先生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这就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还有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融会、贯穿于这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纵观家书的语言,都是平易近人、朴实自然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对他人生方向的引导与哲理的启示,满含慈父的舐犊之情。
在家书中,傅雷先生曾对儿子说过:“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这句话强调了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在《傅雷家书》中,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感情的创伤,要做心灵的灰烬看”。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之泰然。在家书中所讲的“心里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透过纸张看到了一幅幅傅雷和付聪日常交流的场景,并且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尽管他有时候的严格要求可能会令孩子觉得不近人情,但绝对是令孩子一生受益的做法。
其中,傅雷的一些教育观点是做父母的可以借鉴的。例如:
1.把人格教育看做主要,把知识与经验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
2.把艺术教育只当做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3.培养一门艺术方面的学问,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以上三点,明显的在重视人才专长培养的同时,更重视全面教育。
傅雷认为培养专长要以全面的教育为基础,这和现在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一致,也被现代人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结合现在社会的教育形态来说,付雷为付聪提供的是完全式的精英教育:学琴从名师、高起点的家庭教育、开阔眼界的悉心指导和交流、全面的素质教育。对于年幼时期的付聪来说,这看起来很难,要求很高,但因为傅雷家庭环境和往来交流的学术氛围令付聪在不经意间就能耳濡目染到,所以付聪出色就显得顺理成章。
单单依靠父辈的指导和培养,并不足以成就人。付聪本人的努力,也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付聪之所以能在遇到挫折的情况下还能在音乐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以下几方面的自身因素是分不开的:
1.学习的态度严谨而专注。
2.教学时间外自己肯下苦功。
3.具备独立思考和注重逻辑的好习惯。
4.有广阔的音乐视野。
5.有音乐方面的天份。
6.家庭环境和艺术氛围的潜移默化。
付聪的成功,和前5点他个人的态度、努力程度、得天独厚的条件分不开,但同样换做任何一个别的家庭,也不会为付聪提供那么好的艺术环境和艺术氛围。天时、地利、人和,真是缺一不可。
在傅雷给付聪的书信中,这些天时、地利、人和都有所体现,并且起到了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付雷对付聪的严格要求也在往来的书信中,不断的重复,例如:"要有耐性,不要操之过急"、"不能听信一面之言"(要兼听)、"先看书自学乐理知识,待到学校开课就不担心听不懂了"(笨鸟先飞,人后多下苦功)……
这些往来的书信中,不仅包含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还传递了父亲的人生哲学,也包罗了父亲总结的实用经验。这些哲学和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即便是现在遇到事情拿来借鉴,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和弥拉的书信,十几年前就曾粗略的读过本书,如今身为人母再次读来又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从最初几封家书里,我看到了一位对以往家庭教育中过于严格,过于苛刻,过于残酷而追悔莫及的父亲形象,他曾一度回忆说:“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也是如此呢?严厉苛刻到不近人情,过后却又不停后悔。
慢慢的读下去,我又看到一位小心翼翼的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心,以及艺术造诣上的引领,处处彰显着伟大父爱。父亲可以充当很多角色,比起来我的父亲好像粗犷的多,他可能不会和风细雨的与我们侃侃而谈,始终是一副严肃的生人勿近的样子,但他对我们的爱,却一点也不少。依然记得母亲说过,2002年初去德州求学的我,第一次中秋节不能在家和父母团圆,父亲吃着水饺,眼泪悄悄的流下来,他对母亲说:“闺女,这个中秋节吃不到你包的水饺了。”听到母亲这么说,我也忍不住哭了,我从来都不知道那个粗犷严肃的父亲也有这么感性的一面。
2003年非典疫情大半年没有回家,父亲专程开车来德州看我,看到父亲头上有了许多白发,第一次感觉父亲老了,在我心里他一直是大树一样的形象,大山一样的存在,我一直以为他不会变老,他会一直强大,看到这样的.父亲,我的心中也有莫名的心疼,心疼他靠自己的努力撑起的这个家,心疼他把最好的都给我们,连一个苹果都舍不得买给自己吃。临走时看着父亲的背影真的是理解了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那种感情,是的,父亲对我们的爱是严厉的,是无私的,更是不计回报的,我爱我的父亲!
傅雷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从一封封家书中看出他对儿子从乐理知识的学习到弹琴技巧的引导,从诗词文学到生活起居,从恋爱婚姻到理财娱乐,人生中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指点、引导,以及像朋友似的的倾听,出谋划策。他说:“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人生没有一桩幸福是不要付代价的。”读了这本书,确实能够教我们学习做一个好父母,学习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孩子当成朋友来相处。
傅雷先生在家书中对儿子的关心是点滴、细微的,像两人面对面闲聊一样。虽是闲聊。却也涉及极广,爱情、乐理、练琴、生活等等,这完全和一开始所说的严厉到苛刻的父亲形象截然不同,这分明就是一位心系儿子,关心入微,身体、心理都能给予指导的导师形象,又是一位充满伟大父爱的老父亲形象。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一生成就斐然。在这本书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与期望,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
《傅雷家书》在国际上的声誉也很高,它的独特在于:这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情感真挚、质朴,令人动容。每一个字都凝聚了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最深沉的爱。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板着脸的父亲而是一位慈父与挚友。父子二人促膝谈心,谈笑风生,仿佛就像一对无所不谈的朋友,感情热烈而真挚。只有在勾起对儿子的思念时,几丝无力感才令人想起,这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父亲。
另一方面,《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事无巨细。父亲一直都在处处关心着自己的孩子。在艺术上,傅雷现身说法,给予孩子艺术上的指导和诚恳的建议。告诫孩子获大奖不骄傲,遇困境不气馁。做人要谦逊,做事要踏实严谨,一步一个脚印。在儿子消沉苦闷之际,父亲鼓励儿子振作起来,学会面对生活的高潮与低潮,乐观面对人生。他把深刻的'人生感悟告诉孩子,在点点滴滴中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真诚的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出于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他提醒儿子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始终忠于国家,勿忘国家的荣辱。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对如何进行劳逸结合的问题,给儿子做了正确、有益的指导。告诫孩子切莫为了金钱而身心劳累,希望儿子能保持身心平衡,高瞻远瞩。他还以朋友的姿态现身说法,帮助儿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稳妥处理事业与爱情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他告诫儿子在国外不要不拘小节,要做一个礼仪得体的人。父亲始终站在儿子的角度看问题,循循善诱,给予正确的引导。诸如此类,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学艺术的若是细细品味傅雷对于艺术的评论与建议,就能从中获益;为人父母的可以学习傅雷教导儿女的成功经验;作为儿女,我们也能从中更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我们无私的奉献和关爱,使我们学会感激父母,从而互相理解,互相体谅。这本书给予天下父母子女以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当然,最主要还在于,这本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艺术、文化修养等启迪深远,是使我们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珍贵的宝典。《傅雷家书》让我们懂得:一个人或是一个社会,若只有物质方面的追求,是不完整的。精神世界的完善,更加值得追求与重视。傅雷的精神,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11-05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6-03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06-01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07-05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07-06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07-07
(经典)《傅雷家书》读后感07-25
《傅雷家书》读后感05-14
傅雷家书读后感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