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8 11:13: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本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小结课堂教学过程及各位老师的点评,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加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比如夏天蚂蚁辛勤地搬粮食,蝈蝈自由自在地玩乐;冬天蚂蚁们在洞里安然过冬,蝈蝈们又冷又饿,下场悲惨等等,都已图片示之,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二、抓住教学重点,有目的进行教学,多种形式朗读

  课文主要通过蚂蚁和蝈蝈的对比展开,特别是对于夏天里蚂蚁和蝈蝈的对比,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本课中我围绕此部分,进行读相关段落,找相关语句,做相关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并且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相关语境相结合,如理解“自由自在”时,我让学生找出蝈蝈的相关动作,再想象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这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

  本节课中,学生进行了多样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表演读,教师范读等,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提高了朗读水平,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找出课文中的留白,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蚂蚁和蝈蝈》一课中,有多处情境可拓展学生思维,如: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如: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你还能想出它们会有哪些动作,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在学做蚂蚁的背、拉动作后,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我让学生来夸夸小蚂蚁,有的孩子说勤劳,有的'说吃苦,有的说勇敢,不懒惰等。同样我在教学完蝈蝈夏天的表现以及学完全文后也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尤其在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你想对蚂蚁、蝈蝈或是自己说点什么?孩子们不仅有对蚂蚁的夸奖,对蝈蝈劝说,还有对自己的鼓励——向蚂蚁学习,做一个勤劳的好孩子。

  教学中也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进行设计或处理不当。

  1、没有完全抓住教材中有重点词语进行教学

  《蚂蚁和蝈蝈》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教学中我没有引导学生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以此来感受蝈蝈夏天里的神气,所在直到课文学完后,仍有学生不能明白为什么课文结尾会说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神气”一词也是文是比较重要的词语,而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进行思考。

  2、对学生的评价要用鼓励性的语言

  进行小组赛读时,我有这样的话:你们小组的蚂蚁能读得更勤劳些吗?我的语言表面上是在激发这组同学,让他们读出相关语气,可是对没有关注到其他同学的感受。

  3、语言不够简练

  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听问题,我总是在不断地进行重复,不管学生说得准确与否,准确的,我会重复,不准确的我也重复,不断地重复学生的回答,这样做会让学生更加关注到老师的话,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发言。

  4、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学中我进行了几次语言的训练:如这是一只()的蚂蚁。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这些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进行回答,但是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学中我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急于让学生回答。虽然孩子勉强回答了出来,但是是在我的提示下进行的。相信如果孩子的足够的时间,他们会说得更好!

  5、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不足

  教学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时,我让学生进行自学。在此之前,我没能对蚂蚁的表现部分的学法进行小结,只是简单的借助黑板上的几个字进行了要求,有的学生没有完全领会老师的意思,没有按要求进行学习。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细致地训练,帮助他们掌握一定学习方法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2

  本学期的实践课算是完成了,但也应静下心来好好的反思反思,在星期三的语文小小组活动中,对于我上的《蚂蚁和蝈蝈》这一课,各位前辈也作了批评指正,让我这个新教师是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出于种种原因,原先设计的在真正的教学实施中未能有很好的体现,主要存在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我这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所以在出示小黑板的时候,可能有点乱,学生已经说出里了,我还没能及时出示,有的是学生还没能全部说出,我就急着把小黑板挂出来了。这都应该是要多加注意的。

  三、朗读时要求过多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四、评价不够

  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这一点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与进一步的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3

  课文浅显易懂,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教学时,我设计了几处句式和说话训练点。

  一为:“蚂蚁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看看图,用“蚂蚁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满头大汗。”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学生借助于课文中的图片,仔细观察和自己的想象后说出了:“蚂蚁有的扛,有的拖,个个满头大汗。”“蚂蚁有的推,有的拽,个个满头大汗。”从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其二:“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展开你的想象,蝈蝈会怎么取笑蚂蚁呢?答案很快就有了:有的说“哈哈!小蚂蚁,你们真是傻,这么热的天,还搬什么粮食呀?”有的说“蚂蚁呀,看看我们多舒服呀!你们真是不会享受呀!”学生的答案可真有意思。

  其三:学完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此刻,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蝈蝈,谁让你夏天时不搬粮食呢,现在神气不起来了吧!”有的说:“蝈蝈呀,还记得夏天时你取笑蚂蚁吗?其实你才是傻瓜呢。”还有的说“蝈蝈,现在你后悔了吧,可已经晚了呀!”学生的回答正是指明了课文主题: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会思考、讨论、想象……借此来充实蚂蚁和蝈蝈的语言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4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蚂蚁和蝈蝈”。上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词语,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呢?

  二、精读训练

  (一)体验想象,感悟蚂蚁的勤劳

  1、词语读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认真读读课文第一段,你会找到答案的。

  2、这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3、天气可热了!一说起夏天,我们都会说“夏天真热”,你能说说夏天到底有多热吗?

  4、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蚂蚁们在干什么呀?指名交流——“搬粮食”

  5、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师:自己读一读,演一演吧。

  (2)师:蚂蚁们除了用“背”和“拉”这两个动作搬粮食,他们还会采用哪些动作搬?

  (3)精选几个学生上台做动作。师:谁能从这些动作中任选两个不同动作,并用上“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 )。”来说话。

  (4) 投影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 )。学生练习说话。

  (5)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汗。(相机板书:满头大汗)

  (6)师:蚂蚁们热得直流汗除了用“满头大汗”这个词来形容,还可以用“浑身是汗”或“汗流浃背”来形容。

  6、看,这就是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动画)看完了这群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小朋友,你想对这些小蚂蚁说些什么?你们喜欢这群蚂蚁吗?就让我们带着喜欢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读的最好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来当一会小蚂蚁带上头饰到台前来演给大家看,好吗?

  7、带头饰演一演小蚂蚁。

  (1)指名学生带头饰表演蚂蚁搬粮食。学生评一评。

  (2)再次表演。

  (二)扣图品词,感受蝈蝈的懒惰

  1、过渡:蚂蚁们搬粮食,个个满头大汗,他们多辛苦呀!可这时候蝈蝈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段。

  2、学生读后交流: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这只蝈蝈在唱歌,这只在干什么? 这里用了一个“躲”,他们怎么会躲到大树下呀?

  是的,天气多热呀!只有这树阴下才最舒服。看他们个个“自由自在” 。(板书:自由自在)指导朗读词语

  3、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4、蝈蝈们自由自在,他们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是怎么认为的呢?板书:“傻瓜” 他们都在笑蚂蚁!

  5、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一想:蚂蚁搬粮食的时候,蝈蝈在做什么?

  (2)投影图画:蝈蝈们对蚂蚁们会怎么说呢?

  (三)对比反思,感悟文本主旨

  1、过渡:虽然蝈蝈在笑着蚂蚁,可是蚂蚁还是在快乐的搬运着粮食,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多媒体出示冬天的景象)

  2、板书:冬天。看后你有什么感觉?天可真冷啊,谁能说一说冬天到底有多冷?

  3、相机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指名读,齐读。

  4、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生活的怎么样呀?自己读读下面的句子。读后和同桌说说。

  5、指名交流,感受蚂蚁生活的幸福、快乐:

  (1)我们来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洞里的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呀?

  6、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幸福快乐,那蝈蝈呢?指名交流:

  (1)看看图,蝈蝈们现在在干什么呢?

  (2)他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呢。可蝈蝈什么时候神气过?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蚂蚁和蝈蝈为什么过着如此不同的生活?

  (3)指名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夏天、冬天里蝈蝈和蚂蚁的不同生活),前后对比。

  7、练习朗读

  三、总结拓展

  1、过渡:刚才小蚂蚁对我说了句话,他要小朋友认真去读读整篇课文,读好了,再让我把这句话转告给你们。(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齐读)

  3、学完了故事,你认为到底谁傻呢?

  4、现在老师这有两只又冷又饿,快要不行了的蝈蝈,他们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你想帮他做些什么?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想象延续

  这些得到帮助的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一下今年夏天怎么做。

  1、现在小朋友们就是蝈蝈了,你们四人一组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表演:今年夏天,我们要——

  3、课后请你把他画出来,送给你的伙伴,或者你就新编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5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学生很喜欢阅读,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

  在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网上下载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动画课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情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活泼、色彩斑谰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蝈蝈,在第二年的夏天会怎么做?创设真实生活情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课档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二年级。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进行读的训练,并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给予指导。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6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在想象中主动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这充分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性。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发情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7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朗读和说话组织展开教学。

  一、在情境中朗读

  本文是一个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低年级的孩子往往通过感性认识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因而利用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在教学中十分必要,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从感受形象开始学习,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能有效的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使学生进入角色,兴趣盎然。如课文开头第一句“夏天真热。”我利用多媒体结合课文展示了一个夏天野外太阳火热照着大地的镜头,通过“从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夏天的炎热吗?”两个小问题,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指读、赛读和互评中读好了这句话。

  又如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这句,我边描述:“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听,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边出示冬天的画面播放西北风的录音,当学生都沉浸在情境中时,我出示句子顺势说:“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学生的感情很容易就读出来了。

  二、在想象中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抓住契机,多媒体出示画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

  学生说:“你们这么热的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啊!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让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说:“真冷啊,我快冷死了!”“我好饿啊!”“我不该嘲笑蚂蚁。要是我也在夏天搬好粮食就好了。”

  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8

  四月十六日,听了倪老师的一课《蚂蚁和蝈蝈》,倪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自然,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说话训练的机会。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老师的精心设计,细心准备,对于课文的解读很细致,但是,因为对每个细节都很关注,面面俱到,所以感觉有些琐碎。张校长对此提出了“大开大合”的教学理念,从整体入手进行教与学。在同组老师的共同帮助下,我对《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的教学重新进行了设计,把目标精简为两个:一个朗读,一个表演,舍弃了零散的枝节。

  在教学过程一开始,我就从一个大问题入手,让学生听示范录音,思考“蚂蚁在干什么,蝈蝈在干什么?”学生在听的时候也受到了任务的捆绑,让他们有事可做。这个大问题正好引出课文中的两个重点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必要的讲解还是需要的,所以我对这两个重点句子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句子的留白处进行补足,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表演环节做铺垫。在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图片,让他们的想象有一个方向。他们能看着图片说出“推、扛”等动作,能想象出蚂蚁会搬米粒、搬虫子等。经过提醒,注意到是夏天搬粮食,食物很重,学生能说出蚂蚁可能会说“天气真热呀”,“好累啊”,一边说,一边还加上了擦汗的动作。在讨论蝈蝈会怎么嘲笑蚂蚁的时候,学生也很起劲,说出了会嘲笑蚂蚁“你们真傻啊”,“真是一群傻瓜”等句子,边说还边加上了动作。我又及时让学生边读句子边表演,学生基本上把讲到的动作都表演出来了,看来,学生真的是理解了这两个句子。蝈蝈的结局让蝈蝈很后悔,学生也能说出他们后悔当初没有和蚂蚁一起搬粮食等。

  接下来,我让学生做一回小演员,表演故事。学生爱表演,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我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演好蚂蚁和蝈蝈这两个角色。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也提前给每一组设了一名组长,负责分配角色,指导表演的任务,避免出现分组表演时候因为角色不清,或者几个学生争演某个角色而出现的混乱。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表演的几条评价标准,给学生表演和评价提供了依据。第一组表演完,我让观看的.学生做评委,提出改进意见,我给学生及时总结这些不足:比如,第一自然段虽然只讲到蚂蚁,但是蚂蚁在搬粮食的时候蝈蝈已经到大树下乘凉了,他们是同时的;蝈蝈在嘲笑蚂蚁的时候,蚂蚁应该继续背着粮食往前走,不应该停下来;做旁白的学生也应在适当的地方停一下,给小演员自己发挥的空间,把蚂蚁和蝈蝈的对话加进去。接着,又针对这些意见进行小组练习。每一个学生都进入到表演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又请一组学生上来表演,这一次比第一组有了进步。蚂蚁和蝈蝈的表演同时进行,表演中也能加上一些自己的语言。说明刚刚的学习是有效的。在表演过程中,我也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学生伴着音乐进行表演,兴致颇高。在表演中体会到夏天,蚂蚁和蝈蝈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以及冬天他们不同的结局。

  这篇课文中蕴含着一个道理:劳动创造幸福。但是直接把道理灌输给学生的方式并不理想,课文内容浅显,我觉得学生通过上面的学习和表演,能够自己把这个道理领悟到了。于是,我让学生续编故事,找蚂蚁代表和蝈蝈代表各一名上来续演故事:第二年夏天,蚂蚁和蝈蝈遇到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的表现比较理想。蚂蚁说:“我们一起去搬粮食吧。”蝈蝈说:“谢谢你提醒我,小蚂蚁,我们一起去搬粮食吧。”最后,我让蚂蚁代表和蝈蝈代表分别对小朋友们说一句话。蝈蝈代表说得比较深刻:“小朋友,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像蝈蝈一样挨饿。如果你现在改过来还是来得及的。”她已经把课本中的道理迁移到了学习中来。那我们老师什么都不用多说了,学生自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9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抓住了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行了语基的训练。总之,本节课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的同时,引导个性化阅读,并加强了双基的教学。

  《标准》关于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识字、写字的第一条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努力培养学生读书、识字、写字的兴趣,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正如张庆先生所言:“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最关键的`措施就是要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1.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有一定的情感。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苹果卡检查生字,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在记生字、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看笔顺图,动手在田字格里描了描,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相结合的原则。

  2、注重读的形式与层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板贴和动作演示,加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0

  本学期的实践课算是完成了,但也应静下心来好好的反思反思,在星期三的语文小小组活动中,对于我上的《蚂蚁和蝈蝈》这一课,各位前辈也作了批评指正,让我这个新教师是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出于种种原因,原先设计的在真正的教学实施中未能有很好的体现,主要存在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语文 课 堂 网)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三、评价不够

  教师总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

  四、做的不够

  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这一点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与进一步的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1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细细品读课文,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中,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上直观的图片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是编者的意图,初读文章,我就很明白的把握了这点。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在教学设计时,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为说话训练搭建平台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象小蚂蚁们还会怎样搬粮食?推、拉、抱、扛等词都学生都说了出来,我顺势出示“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让学生练说。在说话练习之后,让孩子们亲自表演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

  在后面理解蝈蝈们在炎热的夏天休息时也是一样。在说话训练中让孩子们充分明白蝈蝈自由自在、懒惰的'本性。

  接着,我还结合孩子日常的活动,让他们练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和“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的说话。就这样,在观察、练说、表演、朗读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为语言积累创造环境

  在本单元的读读背背中,让孩子积累的是“有备无患 防范未然”、“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这恰好是对本课中蚂蚁勤劳身影的真实写照。在学生的读、思、议、说之后,我适时地出示以上及“未雨绸缪 得过且过”等词语,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丰富语言,这样的积累,他们很容易在具体生活中调动积累。其实,不止这一课,在《三个小伙伴》中积累“人心齐、泰山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谚语。

  三、为想象力插上翅膀

  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处: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补充文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夏天,蝈蝈又见到蚂蚁在搬粮食……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有不思悔改,终于没能熬过第二年冬天的蝈蝈;有知错就改,也开始储存粮食的蝈蝈;还有没有储存粮食,但和蚂蚁成了好朋友,与朋友一起温暖过冬的蝈蝈……

  我很欣赏: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言训练的平台。我一直在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2

  以“我要争夺聪明花”这一激励手段为切入点而设计的这节识字课,充分体现。

  ⑴“教师,放心地放手吧!”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必须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甘于寂寞,学会等待,懂得赏识。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质疑、理解、感悟、探究还给孩子们。

  ⑵“孩子们,看你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能办大事。”课堂是孩子们的。他们不再是被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人。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自主选择、自读自悟,他们就能自主地获取知识,创造性的发现问题,体悟情感。

  ⑶“课堂,越发开放了!”课堂的开放除了在师生观念上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也体现在课内向课外的开放。社会是大课堂。在识字这一小课堂上,凭借一双“慧眼”。把识字与生活之间 “契合点”挖掘出来,将识字与“链连”起来,使孩子们的'学习进入更加开阔的天地。如:当生字宝宝学会了,让孩子们到课外书中,到社会中去寻寻他们的踪影,跟他们聚聚旧情。孩子们在“寻”的过程中获得比教材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⑷“激励,你真神!”“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以“争夺聪明花”为线索贯穿整堂识字课,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营造了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孩子主动积极参与到识字活动中去,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培养竞争意识,感受成功的快乐。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优美自然的体态语,来一个满意的微笑,赞美的眼神,默许的点头,温柔的抚摸,使孩子们感到器重、关切、爱护、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充满赏识,充满爱的识字课堂里,孩子们的识字热情怎能不高涨呢?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3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同学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同学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同学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同学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讪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扮演读)

  (4) 课文,分角色朗读。

  (5) 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扮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19 蚂蚁和蝈蝈

  夏天 勤劳 懒惰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躺着过冬 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同学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4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以下是我就第一课时授课的设计,分为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将说说每个环节我设计的想法以及想要达到的目的`。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在教学设计时,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为语言创造平台

  2、为语言积累创造环境

  3、说好一句话

  4、质疑解疑

  不足:

  1、没有把蚂蚁和蝈蝈进行比较

  2、板书复杂

  3、生字教学环节应该在更细化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不成熟的设计。感谢校教研室,感谢张明山主任给了我这次的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有这么一个难得跟骨干同台的机会。谢谢一年里语文备课组的姐妹们,小花老师。教育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将里努力努力再努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5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本文特色,我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自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的生活。第二课时的自学目标:背诵课文,并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今天这节课是第一课时。课上下来,专家评委给予了点评,我感触颇深,具体总结如下:

  一、要踏踏实实抓好学生预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我根据平时的'预习要求,特地设计了《预习记录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相对完成。虽然形式较好,设计也较新颖,可无形中加重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难以真正落实,其效果也不甚佳。在“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个人自学”环节上,我自信地认为学生已在家预习过了,无需再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预习时间。结果,有不少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对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囫囵吞枣,文章读得也不熟。课后,经过专家的指点,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一年级学生不应留书面的家庭作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与指导下当堂完成预习作业,一方面给学生减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另一方面,老师也便于监控,实实在在地抓好预习,逐步培养其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要把课文备透,让学生一课一得,不能流于形式

  “引导自学”型的课堂,虽是让学生自学,可实质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抓住自读自学的“精髓”,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有效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把教材吃透,从一个很高的层面去把握课文,设计教学思路,针对每一课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提出自学重点,一课一得。

  自学重点的出示方式可以多样,如小黑板、幻灯片等,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另外,课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在自学重点中出示,而应该是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自学方法,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和集体交流之后,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所感悟到的,其感受则因人而异。

  此外,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我想通过表演,让学生在评价中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理解课文。结果,学生草草读完课文后,就开始演了,有的小组为了角色还争了半天,导致表演时间过长,也难以组织,流于了形式。整个过程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学生并不是真正深入课文去揣摩。

  三、要切切实实按照“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准备“痛苦”地转型

  说来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扎扎实实地按照“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进行授课。教学《蚂蚁和蝈蝈》时,一堂课下来,深有感触:自学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真正沉下心来进行有效自学,往往是停在表现,浅尝辄止。学生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学习模式还没有形成规模,小组合作分工未很好明确,但基本做到轻声细语。学生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的有效性也未得到较好的体现。由于学生未能真正融入课本,真正进行思考,课堂缺少了学生思维的跳跃和智慧的火花。针对这些问题,以后我会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

  总之,在自学的课堂上,我要擅于引导,留给孩子充分的自学时间,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学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04-22

蚂蚁与蝈蝈教学设计02-10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08-20

《蚂蚁搬家》教学反思04-09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03-11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06-29

蝈蝈和蛐蛐大班教案11-18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01-07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