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8 06:59: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2.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1.蝈蝈、蛐蛐图片各一张。2.电脑、电视机、转换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难点: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演示法、直观感受法、、设问导答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蝈蝈和蛐蛐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2只小虫吗?刚才我们认识了蝈蝈,现在来看看这是谁呢?

  2.师:今天蝈蝈和蛐蛐都来到了我们班,它们两个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

  2.理解教师小结,产生倾听儿歌的愿望。

  出示直观的图片,引出主题,使幼儿更仔细地观察蛐蛐和蝈蝈,认识蝈蝈和蛐蛐,初步感知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1.组织幼儿倾听老师念儿歌。

  2.提问:

  (1)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

  (2)蝈蝈和蛐蛐儿是怎样吹牛皮的?听我再来说一说。

  (3)你听“蝈蝈”和“蝈蝈儿”有什么不同?我念“蛐蛐”的时候跟儿歌中的“蛐蛐儿”有什么不同?

  3.小结:儿歌中念的时候有“儿化音”,因为这是北京人说话的京味儿。

  4.指导幼儿份角色念儿歌。

  (提醒幼儿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5.组织幼儿完整念儿歌。

  1.集体安静倾听教师朗诵儿歌内容。

  2.根据教师提问,理解儿歌内容。

  3.倾听教师小结,感知儿化音,了解儿歌中哪些部分是带“儿化音”的。

  4.与教师分角色念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5.集体念儿歌,完整记忆儿歌内容。

  幼儿欣赏儿歌后,通过教师提问发现用儿化音念的不同,感知这首儿歌的京味儿,使幼儿了解北京话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欣赏、分角色念儿歌、集体念儿歌的过程中,使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三、游戏中提升经验,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

  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小结:我们以后都不能做吹牛皮的'人不能说大话,要做一个事实求是的人。

  1.分角色与教师进行游戏。

  2.说说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理解老师的小结,知道不能做吹牛皮的人。

  这一环节主要是结合儿歌内容,让孩子们理解吹牛皮是不好的,要做个实事求是的人。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教学难点:

  歌曲的第三乐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导入

  师:在我们国家,曲艺和戏曲是两种很受欢迎的艺术种类,其中曲艺和戏曲又包括很多表现形式。谁知道曲艺包括那些表现形式?

  生:相声、快书、快板,大鼓等。

  师:那戏曲又包括那些剧种呢?

  生:京剧、粤剧、秦腔、河北梆子、豫剧、评剧、越剧、川剧、黄梅戏等。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这首歌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和说唱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是一首非常有趣的一首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蝈蝈和蛐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直接以曲艺及戏曲的形式导入,简单明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教师范唱

  师: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

  (设计意图:德育渗透。)

  3、 自主听唱

  (1) 学唱第一乐段

  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跟老师分乐段来学习。

  生:(随琴跟唱一乐段)

  师:“吹牛皮”的旋律5 5 5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是跳音。

  师:有跳音的地方怎样演唱?

  生:试唱

  (2) 学唱第二乐段

  师: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教师指导演唱,注意休止部分)

  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

  生:(边表演边唱,注意说唱部分的狂妄语气。)

  师:老师也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可以吗?

  生:可以

  师:(可以稍夸张表演)

  生:(边唱边表演)

  (3) 学唱第三乐段

  (师弹琴生跟着唱一遍)

  师: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

  生:(重点唱这一句)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范唱第三乐段)

  (设计意图:这一乐段比较难唱,节奏型较难掌握,通过老师的范唱让学生感受听辩并找出自己唱错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印象较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辩能力,同时轻松解决教学难点。)

  生:“一口一个把小哥俩”这一句不同。

  师:老师是怎么唱的?谁听会了?

  生:(试着唱一唱,并完整演唱本乐段)

  (4) 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4、 伴奏

  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认为在哪里加伴奏合适你就在哪里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生:边唱边为歌曲伴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节奏感)

  师:(对表现有创意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个别同学进行评价)

  5、 分角色设计表演

  师:以同桌为小组,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

  生:(小组设计并表演)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装饰品,蝈蝈和蛐蛐,哪一组想到前面来展示自己?

  生:(台前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三、拓展延伸

  欣赏两个音乐作品

  1、 西皮流水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咱们来欣赏一段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剧中有两大腔,西皮和二黄,统称皮黄腔。这个唱段是京剧里典型的西皮流水唱腔,边听边做动作。

  生:边欣赏边随教师做动作

  (设计意图: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京韵大鼓唱段《剑阁闻铃》

  师:第二个作品叫《剑阁闻铃》,是说唱艺术中的京韵大鼓。听到自己喜欢的乐句跟着唱一唱。

  生:欣赏,可随音乐哼唱

  四、评价总结及作业

  1、 学生自评

  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的怎样?哪个环节表现的好?好在那里?如果不好,哪里不好?以后怎样表现?

  生:进行自评(设计意图: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出自身不足及改进的方法。)

  师:老师也想评价一下自己(教师自评)

  2、 教师总结留作业

  师: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蝈蝈和蛐蛐》,也学习到了好多中国的文化知识,回家后学习一小段地方戏下节课唱给同学听。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剧)、说唱(如快板书)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歌曲以趣味性与理论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表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五年级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的转折阶段,害羞、被动,而且对京剧有着固有的观念:乏味、无趣。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由浅入手,运用大量的音频、视频、示范及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听觉、视觉刺激,提高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加强他们的参与感,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摒弃固有观念,不再害怕,不再厌烦,轻松学习京剧。

  教学方法:点拔、示范、引导、游戏、评价、激励、创作法等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互联网、教材、报刊等)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道具、音乐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京剧方式问好

  教师用京剧的唱腔问:同学们好 哇 !(初步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

  导入1.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样的腔调和大家问好的呢?

  生:京剧。(可能不会直接打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

  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生:踊跃举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资料。

  师:等学生念完资料后,点击课件将同学们说的知识罗列下来,给学生梳理知识线条。(课件出示)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脸谱时,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曲艺(说唱音乐) 聆听《故乡是北京》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融合了戏曲中的京剧和曲艺中的快板书和大鼓的一首京韵儿歌。

  师:现在我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课件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

  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我们北方人叫它蛐蛐。它们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课件出示课题)

  学唱歌曲

  1.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节奏,进一步感受京剧咬字的特点,做到字正腔圆)

  师:我是蝈蝈。生:我是蛐蛐。

  师:我是蝈蝈儿。生:我是蛐蛐儿。(与上句对比,强调儿话音)

  师:蝈蝈和蛐蛐吹牛字正腔圆。

  师:我是蝈蝈。(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蛐蛐。(跟琴唱)

  师:我是哥哥。(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弟弟。(跟琴唱)

  师:哥哥吹牛真高调,弟弟就比较低调。(强调后句音高不同)

  生:我是弟弟。(跟琴唱)

  师生交替,字正腔圆地按节奏读歌词

  2.轻声跟唱(再次跟唱歌曲,熟悉歌曲,巩固学习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分清间奏)

  师:老弟们真聪明!在演唱过程中用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例举学生所用的方法),还注意到可以用拍腿来表示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带上这些方法来检查下自己学会了没有!

  (播放范唱音乐)

  3.跟钢琴唱(进一步解决歌曲中音准、节奏等问题)

  师:学会了吗?让我们跟钢琴来演唱。

  师弹单旋律,生视谱轻声唱歌词,间奏时拍腿。

  4.跟伴奏唱(再次感受音乐,检查学生歌曲学习的情况)

  师:唱得不错,加上音乐伴奏会更好听!来!

  师放伴奏,跟唱

  生视谱跟伴奏唱,间奏时拍腿

  5.师范唱(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的京韵)

  师:你们不仅学会了,而且有些地方还唱出了京剧的味儿,比如:(抓学生唱的好地方点评并在此体验)。你们唱得很好,我想来PK下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播放伴奏)

  6.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歌曲中的京剧特点)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好!(预设)

  师:为什么觉得好呢?

  生:唱得有京剧的韵味儿(预设)

  师:小组一起讨论下,看看歌曲哪些地方有京剧的特点?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

  7.师生交流、分段处理歌曲(通过交流及演唱,进一步感受、掌握京剧中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数板方面的特点,并分段处理歌曲,实现从会唱到演唱的提升)

  (1)师: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京剧的特点?

  生:有动作。(预设)

  教学生简单的京剧动作

  学生随音乐模仿教师的动作(播放伴奏)

  (2)师:除了动作,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出京剧的特点呢?

  ①根据学生找出的乐句总结属于京剧中哪种特点并贴出图片(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数板)

  ②每总结出一京剧特点,引导学生按京剧的韵演唱该段,并加入小鼓、快板为适合的乐段伴奏

  师:你们太能干啦!正是刚才你们找到的这几大特色让我们这首歌曲更有韵味儿!

  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

  生:(重点唱这一句)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范唱第三乐段)

  教师小结1.师: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认识了蝈蝈和蛐蛐还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简单了解了京剧;学会了一首京韵儿歌。2、总结:谈收获及知识回顾师:京剧艺术作为国粹已经登上了国际舞台。在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京剧短短几分钟的表演撼动了全世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传承、发扬下去。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将京剧元素、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优秀作品。希望我们同学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回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内容,强化学生记忆,为日后学生的继续深入和学习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并以中华民族文化为荣,继而发展之,最后自然过渡延伸到地方戏曲文化的学习。3.唱出京剧的韵味,为我们《京韵》这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蚂蚁与蝈蝈教学设计07-19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05-21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0-18

[精品]蚂蚁与蝈蝈教学设计09-1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07-24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3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05-28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06-19

小学课文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10-12

语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