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爬山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爬山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爬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2、学习作者巧妙地利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具体描写周围的事物。
3、让学生们在体会作者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细心观察的兴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在读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时你有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多媒体展示原文)
原文: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3)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4)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5)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板书:
刚长出的叶子——嫩红
长大的叶子——嫩绿
绿得新鲜——看着舒服
叶尖朝下——铺的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静态)
一阵风拂过——漾起波纹(动态)
三、学习写法,练习仿写
引导学生分析写法——动静结合。然后就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进行仿写。那如果让你来观察“牵牛花”,你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样呢?(课件出示一些牵牛花的`图片,让他们尝试着再次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内容融合到一起)
四、作品展示,给予表扬
1、指名读一读自己所仿写的关于植物的片段
牵牛花有着一根根青绿色的茎,犹如一条条穿着绿装的手臂,绿得像碧玉、像翡翠。那茎伸展到旁边的树上,把树缠了一圈又一圈,好看极了。茎上又伸展出一片片叶子,叶子绿极了,让人看着舒服,绿叶如春,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叶子的柄和树干都是红色,这给牵牛花的绿点缀得更加耀眼夺目……一阵风吹过来,牵牛花随风摇摆,像风铃在丁当作响。蝴蝶舞过来,告诉我昨夜的好梦;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的故事。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牵牛花,我是在欣赏着牵牛花呢! (周畅)
每天清晨,当悠扬的歌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姥姥家的小院里那千朵万朵喇叭花也竞相开放了,你看,红的、紫的、粉色的……真是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啊,一阵风拂过,一个个小喇叭就吹响了,随着“滴滴滴哒……滴滴滴哒”的声,它们昂着头,张着嘴,象在为我们加油呢,又象是鼓舞我们在新的学期大步向前。(赵家)
2、指名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很大,学会了如何观察周围事物,还写出了自己的作品,学会了利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自己观察的事物,虽然,仿写的痕迹比较重,但说明学生真的掌握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我特别喜欢。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再练习写一些小片段。好吗?
爬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6.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爬山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爬山教案 篇4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
生:爬山虎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
生……
师:大人小孩儿?
生:大人。
师:到底是哪个大人啊?
生:孙老师。
师:这就是我,我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出示录像)
师:我们在课间游戏呢。
(出示小学生的画面,让老师当大使)
(有个小学生介绍北京小吃)
师:南昌有什么好吃的?
生……
生: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长城
生:黄山
介绍学校
师:出示校园一角,板书爬山虎,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吗?
生:童话作家。
上课。
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和老师一起写,注意“那”字的左边是两笔,“绿”字的最下面一横稍稍长点……
(齐读课题)
师:绿绿的充满生机,再读课题。
师:想知道这篇文章里写了什么吗?那就打开课文来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大约5分钟)
师:谁坐好了就说明已经读完了。
(生继续读)
师:孙老师认为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再读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得特棒。
(出示词语卡: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生读
生:(读)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师:春风拂面,轻轻的拂过,再读一遍。
(生读)
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学生读
(出示:曲线的“曲”“曲”两个字音的释义选项。)
师:选哪一种解释。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出示:两组句子。
师: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生:叶圣陶 肖复兴
师:肖复兴是一位作家,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和你们差不多。
师:《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带有爬山虎,那篇是写植物的,这篇还是吗?
师:这篇课文是写哪两件事?在哪里可以分为两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我们简单的概括,修改文章,修改作文可以吗?
生:6—10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师:概括一下。
生:邀请做客。
师:大家跟他意见一样吗?
师: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自学这部分,一会儿交流。用笔画一画,一会儿出声的读一读划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学)
师:出声的读读你划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
师:你从哪里看到的?
生:密密麻麻
师:“密密麻麻”什么样啊?看看叶老先生修改的。
(出示修改的文章的图片)
师:我们应该怎样画曲线直线啊,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生读)
师:听到你的读,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
生:从一张画像,一幅画像,我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师: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体会体会。
生:“幅”字用在画像上就更准确了。
师:我们平时说一幅画像,这样用字就更准确了。
板书
师:叶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们再看看叶老的修改,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了一大段话……)
(出示:怎么你把包……)
师:两个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一个是删改,都有“删”字,知道“删”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我们先看看“册”字的来历,(出示图片)古人也有写错的时候,他们就用小刀把字挖去,所以,删字就是册字加一个立刀。……
师:要想写好,注意什么?
(生说)
师:删改前的字和删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啊?自己读读,试一试
生:书皮换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师:你用的是课本上的话。
师:叶老这个大作家为我这个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
生:认真
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到呢?
(生读文中句子)
师:我感到这春风不仅吹到脸上了,还吹到心里了,应该怎么读啊?自己试试。
(生读)
师:这篇文章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出示修改文字)
师:配乐,叶老是教育部副部长……可忙了,但是还为我这样的学生修改文章,读——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经七十多岁了,牵挂着我们的成长,所以——
(生读)
师: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仅仅是一个认真的老人吗?
生:温柔
生:慈祥
师:叶老是一位教育家。
生:给我们关爱。
师:给予每一个学生关爱。
师:叶老后面还写了一段评语。不仅告诉肖复兴,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的?
(生读)
师:怎样写好作文?
生:具体事实。
师:看第二句话,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写好作文——
(生读句子)
师: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
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师:修改了一百多处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提出来)
师:快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那段简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
(板书)
师: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他不能忘记,我们也跟随他一起,
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填写内容,汇报。
出示:句子
师:读前面的句子,生读。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也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学习卡片上的话,看看怎么修改啊?(下课铃响)
(学生修改)
师:用上这两个修改符号。能说说怎么修改吗?
生回答。
师: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回答。
师:看到课题……
下课。
爬山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 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增加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学习折纸:猴子爬山。
活动准备:
1、 猴子爬山的折纸范例一份。
2、 手工材料人手一份,剪刀一把。
活动过程:
1、 教师边念儿歌,边操作折纸范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猴子,真可爱,花果山下来爬山,爬爬爬,爬上山后笑哈哈。
教师:小猴子爬山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一个这样的玩具?那小朋友想一想这个小猴子爬山是怎样做的`?
2、引导幼儿分析制作方法。
3、教师讲解示范折纸步骤:
(1) 正方形纸,对边折。
(2) 一角向下折,一角向面折。
(3) 将手插进中间层撑开成锥形,两腰向内压,成正方形。
(4) 剪下上面一角,画上猴头。两面下角沿虚线折,露出中间层。
(5) 将画有猴头的小三角形夹在中层上。
(6) 用双手各拉住中层下角,上下两角贴紧轻轻拉动,猴子即可爬山了
4、发下材料,让幼儿自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完后,互相欣赏作业。
爬山教案 篇6
一、回忆导入
1、读词:请同学们轮读上节课的词语。每生读一个词。
2、回忆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第二段,我们来试着背诵第二段,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
3、回忆大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大问题。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4、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叶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上节课圈画的有关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品词析句,解决问题。
一)、学习脚的特点。
师导语: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板书脚)谁来告诉我们,你划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
1)、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板书茎上)
师导语:是的。还有吗?
2)、我画的第三段第四句“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板书细丝)
师导语:啊,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还有吗?
3)、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 导语:嗯,脚的颜色也是嫩红的。
2、点拨写法
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
2)、学生说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
教师点拨: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板书具体)
3、指导朗读背诵。
1)、出示图画:同学们看图,你认为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学生说感觉怎么样。)那你就朗读一下这三句,表达一下吧。(三个学生读)
2)指导背诵: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3)、不看图会说吗?大家齐说。
导语:这就是爬山虎的脚。那他是怎样爬的?我们接着来学习。(板书爬)
二)、学习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导语:谁来给我们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请学生再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触、巴、弯、拉、紧贴、爬。
4、演示爬的过程:同学们看这些动词,再拿出事先老师给你们的图纸,跟老师一起来把这
几个动词表示的动作画出来。
1)、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2)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3)学生说,老师画。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着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5、理解动词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学习最后一段: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谁来告诉我们,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萎了)触着墙的呢?(变成灰色,牢固地巴住墙。)
师指板书点拨:通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三、归纳概括
导语:同学们看着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
2、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
3、按顺序表达。(引导学生看黑板写叶的部分写脚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的)。
4、仔细观察,继续观察的方法。(问:知道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和爬的过程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靠的是仔细观察)仅仅是一时的观察吗?
5、学生抄写表达方法。
6、读“阅读链接”,体会观察,记录的好处。
师点拨: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连续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会终生受益的。
四、巩固应用。
提出练笔要求: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的特点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写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我的叶子的特点是??。我的脚的特点是??。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
为了节省时间,每一个小组写一处。分别找各小组汇报。
五、 拓展创新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也可以让妈妈帮忙泡豆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叶 嫩红—嫩绿 新鲜 准确
生动
朝下均匀无叠无隙 具体 波纹 好看
脚 茎上 叶柄反面 按顺序 细丝
嫩红
爬巴、弯、拉、紧贴、爬仔细观察, 连续观察
【爬山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教案小班07-08
爬山教案范文10-06
关于爬山教案07-12
爬山虎教案07-24
爬山虎的脚教案10-22
《爬山虎的脚》教案10-29
《爬山虎的脚》教案07-27
爬山虎的脚教案06-09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05-20
《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