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生命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话题。如何与幼儿谈论人生、谈论生与死呢?我们尝试引导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员,人的生死亦如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开始与结束,从而引导幼儿把握“人本能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脉搏,让幼儿在笑谈人生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目标:
1、通过类比,知道人的一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有开始也有结束。
2、观察图片,学习按开始、发展、结束的时间给图片排序。
准备:
幼儿已具备按时间顺序给四至五张图片排序的经验。
杂技表演的录像短片。
有关海龟下蛋、运动员赛跑、人的一生等内容的图片。
能表现“美丽人生”主题的图片,如成为教师、科学家,周游世界等。
过程:
一、看录像短片
1、杂技表演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情有开始和结束?(看动画片、玩游戏、画画、看书,等等)
二、按时间顺序给图片排序
幼儿各自按开始、发展、结束的时间顺序给图片排序,相互交流排序结果。
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开始”与“结束”?
出示“美丽人生”图片,引导幼儿集体排序。
小结:所有事情都有开始与结束,人的一生也有开始与结束。我们每个人都从婴儿开始慢慢长大,经过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都是我们可以实现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
三、憧憬美丽人生
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人生”图片。
启发幼儿憧憬:我的美丽梦想是什么?(长大了开军舰,长大了当空姐,长大了穿漂亮裙子当新娘,长大了当医生,等等)
延伸活动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憧憬未来,把美丽的梦想说出来、画下来,展示在主题墙上。
欣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
反思:
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幼儿通过给不同事件的图片排序,自然的感受到人生如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开始也有结束,出生即是开始,死亡及时结束。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婉转的解释了生与死的意义,幼儿较易接受。
欣赏“美丽人生”图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图片集中体现了幼儿对成长的渴望,对人生“最美丽一幕”的'憧憬。一方面,教师选用印象派大师的部分作品以及摄影作品(包括婚纱照),带给幼儿美的享受,让幼儿在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积极的憧憬中冲淡对“人生结束”“死亡”的恐惧感;另一方面,教师展示了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并带着愉快的情绪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和现在的生活状况,表现出“重视过程,淡化结果“的理念,向幼儿战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工作中发现经常有小朋友在盥洗室洗手的时候偷偷玩水,有时会把衣服和袖子弄得很湿。爱玩水是幼儿的天性,根据发现的这一现象遵循幼儿教育在玩中学的旨意我设计了本节课《好玩的水》。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对水沉浮感兴趣,知道人们利用沉与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船,造福人类。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浮的各种物体
2.透明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铁球和皮鞋。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幼儿闭眼倾听。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随我一起出发。
提问:听到了什么?
(二)感觉游戏:出示水盆,分组。
来到森林里小朋友想不想玩水呢?
1、试试用双手捧水。感知(手心里的水一会就流完,因为水是流动的.。水的颜色是无色透明的)
2、体会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感觉。(力量不一样)(三)听觉游戏:
1、请幼儿将材料一一投入水中,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2、再试试材料从高处投入水中和从低处投入水中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轻重不一的物体投入水中的声音。
4、音乐感知:《虫叫鸟叫下雨流水》感知大雨、小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
(四)沉浮游戏
1幼儿尝试:谁沉谁浮
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放到水里,仔细观察,谁沉谁浮?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在水面是浮,有的物体落入水底是沉。
(五)沉与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尝试提出问题:沉与浮在我们生活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在玩水的时候发现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人们很聪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很多东西,希望小朋友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当科学家,发明新的东西,为人类做许多有益的事情。
随音乐一起摆动,模仿水。
四、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那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都有影子。
2 .进-步认识光和影的关系。
活动准备:
扇子、纸、笔、场地等。
活动过程:
1.游戏引入。
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玩"踩影子"的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不被别人踩到影子?
引导幼儿讨论。
2.探索影子。
教师:影子老是跟着我们,我们怎样才能让影子消失呢?
鼓励幼儿尝试多种让影子消失的方法,如快点跑;在阴天时出门;躺在地上;用扇子扇影子:把有影子的土挖走;用东西把影子盖上,等等。
教师总结:影子会出现在很多地方,如马路上、河边、墙上、草地上等。影子和光是好朋友,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3.影子变化。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影子会不会变高、变矮、变胖、变瘦呢?
我们怎样才能让影子发生变化呢?
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同一个物体的影子在清晨、上午、下午、晚上是不同的。如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一棵树的影子,并作记录,看一看是不是在不同时间影子真的不同。
教师:影子还能拐弯呢,你知道什么时候或者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影子会拐弯呢?
引导幼儿发现影子拐弯的'现象。
4 . 影子游戏。
教师和幼儿再次玩踩影子游戏,使幼儿明白影子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玩手影游戏,引导幼儿观察不断变化的影子。
5 . 讨论。
人们利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什么产品?(如播放电影的机器、投影仪。)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旋转木马
2.玩具车、陀螺、筷子、积木、圆片、吸管、牙签、碗、杯子、毛巾、硬币等 。
活动过程
一、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猜谜引出风车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
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能猜出来它是什么吗?
2.幼儿探索操作
(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除了风车能转,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吗?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玩具车、陀螺、硬币、纸片、吸管呼拉圈。
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
教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我们用嘴吹,用手转,有手推,想出了那么多转动的'方法。
二、操作,探索
(引导幼儿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使其中的一样东西转起来。)
1.教师: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个“转转转”的展览会,你们能不能让这些东西转起来呢?
2.请大家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种东西能转动起来。
3.谁来说说你用了哪两样东西,是怎么玩的?
三、延伸活动
1.游戏“迷迷转”,引出身体的转动。
“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
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身体怎样了?”
(原来发现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的,真神奇。)
2.那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会转动起来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重点:
知道四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且能够很好的区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利用废旧的纸箱、海绵纸自制的道具"魔术箱"和"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老师带幼儿做手指操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小朋友们,今天早晨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你们猜猜看是谁打给老师的?猜不到,那老师告诉你们是魔法王国里的国王打给老师的,他邀请老师带领我们小朋友去魔法王国做客,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吧!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四种几何图形。
(一)游戏
1:摸一摸"魔术箱"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圆形,幼儿仔细观察圆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启发幼儿说出)
2、教师再念儿歌,当幼儿摸到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三角形宝宝是一样的。游戏反复进行。
3、总结:圆形:圆溜溜的,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坐小山立的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长方形: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二)游戏2:魔法棒变、变、变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两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三)游戏3:给小动物找家
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小朋友们,你们看是谁啊?(小鸭子)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幼儿给小鸭子建一个家。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活动结束。
天也黑了,我们小朋友也该回家了,开起小火车回家喽。
活动反思:
针对中班上半学期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漫游魔法王国》这节课,从一开始我就带领幼儿走进魔法王国这个梦幻的世界里。通过向幼儿呈现奇妙的魔法箱、利用魔语从魔法箱变出物品来吸引幼儿,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幼儿也能争先恐后地说出生活中与图形有密切联系的物品。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不受任何的限制,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初步理解三种形状的简单概念。同时,我也十分注意图形和物体的区分,当幼儿说到西瓜等球体时,我能及时的纠正,并正确引导。告诉他们,当我们将西瓜切成两半时,中间的那个面就是圆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也是如此,强调物体的面。
本次活动我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活动目标预设的`要求。在活动中,枯燥的认知活动变成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知识。通过幼儿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幼儿认识各种图形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活动中每个环节都能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环节与环节之间也较紧密,好像真的在漫游一般。
当然,活动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次活动虽然进行的很顺利,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每节课都需要精益求精,活动的前两个游戏都用到了ppt展示,正是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ppt的制作没有周全的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就如第二个游戏,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都躲在这两幅画的哪里,依次找出三个图形。我只是运用绘画工具画出两幅由各种形状组成的画。画是静态的,如果能制作成动态的,孩子通过用鼠标点击正确部分,该部分就能放大或跳动,让孩子们能更清楚地发现藏在画里的图形宝宝。我也相信此时的课堂气氛会更好。这也说明了我制作课件的水平存在局限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向电脑方面擅长的老师学习制作课件的技能技巧,是自己各方面都得到提高。活动中我还存在很多经验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的激情还达不到最佳状态、存在背教案的现象、语言还不够精炼、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的同时要真正体现出活动的重点等。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经验需要慢慢地积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不断学习和改进。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活动的组织,都应该在不断地实施和反思中成长。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无处不在的。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3、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塑料袋的经验,喜欢参与户外活动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
2、物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气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活动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难点:
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活动过程:
一、找空气。教师变魔术,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1、教师出示塑料袋变魔术,并提问:变变变,刚才扁扁的塑料袋现在变成什么样的了?
2、幼儿回答。
3、师: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让塑料袋变的鼓鼓的吗?那你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空气宝宝的吗?
4、教师换地方找空气,引导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5、幼儿变魔术寻找空气引导语: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空气,但是空气宝宝有点淘气,如果你不紧紧的捏紧塑料袋口,空气宝宝就会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气宝宝。
6、师幼交流: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
7、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二、实验:手帕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空气是到处都是的。
师:空气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变魔术,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到处都是。
1、教师出示干手帕,并请小朋友们验证。
2、实验一: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3、教师提问:手帕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东西把水挡在了外面呢?
4、实验二: 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湿。第二次玻璃杯是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湿了。
6、重复进行实验一实验二一次并总结。
三、游戏:气球鼓起来。
1.教师出示瓶子和气球。
师:这是一个塑料瓶,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把气球套在塑料瓶上,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呀?我们一起来事实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教师小结:塑料瓶里什么使气球鼓起来?我们的瓶子里是空的吗?里面装的是空气。
四、教师总结。
空气是到处都有,无处不在的,看不见闻不到摸不到。
师幼手拿塑料瓶离开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猜测故事内容,感受绘本画面中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
2、初步感知、了解地底下的常见植物和小动物,在“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的语言游戏中体验观察、探索、交流活动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简单了解小鼹鼠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ppt课件《啪啦啪啦—砰》;红薯、萝卜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图书第1页:熟悉故事主角“小鼹鼠”。
1、观察:它是谁?我们叫它什么名字呢?(小鼹鼠)
2、猜测:小鼹鼠在干什么呢?
师:小鼹鼠使劲在挖泥土,发出“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的声音,它在找什么呢?
二、集体翻阅电子图书,了解地底下的常见植物。
1、观察画面细节
①:猜一猜,这一种植物可能会是什么呢?
2、知识丰富与拓展
①:地面上的红薯绿叶、地面下的红薯果实
师:红薯的叶子绿绿的,长在地面上;红薯的果实红红的,长在地底下,我们的小眼睛看不见。秋天的时候,人们把红薯的果实挖出来,可以把红薯做成甜甜的红薯汤喝,也可以把红薯做成烤红薯吃,味道又香又好吃。
3、游戏情境体验
①:尝一口香喷喷的`红薯,喀嚓、真甜哪!
4、观察画面细节
②:猜一猜,这一种植物又会是什么呢?
5、知识丰富与拓展
②:地面上的萝卜绿叶、地面下的萝卜果实。
师:萝卜的叶子绿绿的,长在地面上;萝卜的果实也是长在地底下,我们的小眼睛也看不见。秋天的时候,人们把地底下的萝卜挖出来。萝卜的品种很多,有白萝卜、大红萝卜、胡萝卜。萝卜的营养也很丰富,可以放在汤里煮,做成萝卜汤,也可以把萝卜炒着吃,又好吃又有营养,我们小朋友要经常吃萝卜,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长得壮壮的,变得更健康。
6、游戏情境体验
②:咬一口大大的萝卜,啊呜!好辣!呸呸!
7、知识丰富与拓展
③:原来,红薯、萝卜,它们都生长在地底下,我们小眼睛看不见,只能看到绿绿的叶子,看不见果实。那么,哪个小朋友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实也是生长在地底下的呢?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有趣的喷泉
教学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 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 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5
中班科学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