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难点:
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题目。
随机评价。
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
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
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五、应用拓展
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
(一)基础题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里有一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花坛周围是一条环形小路,小路宽2米,这条环形小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 一辆自行车的轮胎的外直径是1.12米,每分转50周,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六、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第十一册67--68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及面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经历体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类比、转化、极限的思想。
3、通过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观察、猜想、验证的实验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并且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教具、学具准备
圆面积的课件,自学案,探究案,彩色圆形纸片(每人1个)。
课前3分钟:由孩子主持,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准备了什么吗?
1、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马儿可以吃到多大范围内的草呢?闭上眼睛想一想,它吃草的范围是一个什么图形?(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的范围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2、板书课题并理解。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会想到什么?(意义、公式、计算)
师:对!刚才这几位同学跟老师想的一样,老师整理了一下。
3、出示学习目标并理解。
(1)理解圆面积的意义。
(2)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都明白这节课的目标了吧,那我们就带着这几个目标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充分感知,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
师:什么叫圆的面积呢?请大家拿出圆形纸片,用你喜欢的方式感受一下圆的面积,告诉大家圆的面积指的是什么?(抽生答)
课件显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猜猜看圆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周长、直径、半径)
师: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究研究。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转化。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梯形呢?三角形呢?(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课件)
预设:用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用剪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师:用剪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转化法。(板书:转化)
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2、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
自学案:自学教材67页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知识重点,并把教材119页上的圆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
(1)我们把圆剪成了多少等份?每一小份是个什么图形?
(2)拼成了近似于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跟原来的圆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如果圆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会接近什么图形?
师:课前孩子们进行了自学,都完成了吗?愿意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一起分享吗?请大家先在组内交流,然后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分享。
自学分享:组内分享自学成果,抽二组(16等分、32等分)上台结合作品交流。
预设:为什么要分成偶数等分?
教师活动:学生自主活动时注意观察学情,交流展示时适时点拨评价,注意问题生成,目标的达成。
师:老师昨天在家也进行了自学,也想跟同学们分享分享,同意吗?但老师想请个解说员帮帮我,谁来试试。(教师边点课件学生边解说)
强调:如果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长边就越接近直线,这个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
3、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师: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呢?(课件)请同学们结合图仔细观察、分析研究。
课件出示探究问题和提示。
探究问题:(1)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原来()。
长方形的长近似于(),用字母()表示,
宽近似于(),用字母()表示。
(2)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
S=()。
温馨提示:
1、结合所拼图形,观察、分析并独立完成探究问题,有困难的可以与对子同学合作完成。
2、组内同学完成后,组长快速组织交流,并安排好如何展示汇报。
展示交流:抽二组互动交流,学生在交流(1)时把字母表示标在图上,交流(2)时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还有其它方法吗?
学生活动:明确探究问题和提示,独立完成,合作探究,二组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注意观察学情,交流展示时适时点拨评价,注意问题生成,目标的达成。
四、运用知识,拓展思维。
师:刚才大家用转化的方法,把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研究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孩子们真了不起,老师替你们高兴。根据公式,要求圆的面积,只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回答)课前“马儿的困惑”现在能解决吗?(出示课件)
1、巩固练习:
(1)马儿被主人用一根3米长的绳子拴在了这根木桩上,它可以吃到多大范围内的草呢?(学生独立解答,抽生黑板板书交流,教师点拨评价。)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抽生展台交流,教师点评。)
2、拓展提高。
(1)圆形桌面的周长是62.8分米,给这个圆桌铺上一块玻璃,每平方分米的玻璃价格为0.3元。这块圆形玻璃需要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抽生展台交流,教师点评。)
(2)用一张长8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的纸剪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互动式发言。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圆形草坪的实际情景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其次教材直接提出问题: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由于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有很大难度,但是教材给出了提示,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教材安排了例题,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已知直径,先求出半径,再求出面积。
学情分析:
1. 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如,教学圆的面积的含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面积的含义,并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2. 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把教材后面所附的圆形做成学具,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决定等分成多少份,自由的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最后把拼成的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长方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
(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①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②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近长方形。
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a、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d、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分析,并将结果汇报。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r×r=r2
齐读公式S=∏r2强调r2=r×r(表示2个r相乘)
同学们太捧了,学会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
1、我们用了多种方法推导、验证了圆的面积公式,并知道了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有关,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2、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1)课件出示例1
(2)学生独立审题
(3)教师板演解答过程.
3、求下面圆的面积r=3md=5cm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核对时,强调要先算平方再算乘法。
4、判断题(课件出示)
5、拓展练习:机动题
小力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厘米。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六2.4题.
附:板书
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r×r
=∏r2
例1:r:20÷2=10(m)
S: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积是314m2。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及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
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质的飞跃,他们已经能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对事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立体思维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数学,热爱生活。
2.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完成新知构建。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圆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的面积计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让学生猜测和运用小正方形来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和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构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大小不同的两张圆形纸片
学生准备 剪刀 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 圆形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回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2)已知半径怎样求半圆的周长?
2.建立圆的面积的概念。
(1)感知圆的面积的大小。
师拿出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两张圆形纸片,问:大家看这两张圆形纸片,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
师明确:圆的面积有大有小。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呢?
师指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区别圆的面积和周长。
指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学具,同桌之间用手摸一摸,指一指:哪儿是圆的周长?哪儿是圆的面积?
学生操作后,师生共同明确: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一周的封闭曲线的长;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混淆圆的周长和面积,因此,设计了摸一摸、指一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感知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区别的同时,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着重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对比和强化,尽可能地让学生减少差错。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度量,猜想圆的面积的大小。
用边长等于半径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圆的面积,(课件演示度量过程)观察后得出圆的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小,又比3个小正方形大。初步猜想:圆的面积相当于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师:由此看出,要求圆的精确面积是无法通过度量得出的。
2.回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过渡: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通过分割、拼合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3.动手操作。
(1)组织学生分别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然后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
课件演示剪拼的过程:
(2)讨论:
①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
②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③把圆平均分成16份和32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把圆平均分成32份后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
④如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图形会怎样呢?
(课件演示,得出结论: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3)观察、汇报拼成的长方形与圆的关系。
①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结合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②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形状不同,面积相等)
(4)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
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原来圆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原来圆的半径,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即S圆=×r。
因为C=2πr,所以S圆=πr×r,S圆=πr2。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
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
(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①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②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近长方形。
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6-06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09-29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05-08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07-14
圆的面积的教学反思05-22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08-22
(优)圆的面积教学反思07-06
六年级《圆的面积》的教学反思05-16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15篇06-09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15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