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3 08:25: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 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 导入课题.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 自主探究,1,出示学习要求:

  诗人杨万里是怎么写出西湖的美的呢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习要求学习这首诗.

  学习要求:

  1, 读一读.(读读全诗)

  2, 说一说.(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3, 议一议.(议议不明白的地方)

  3, 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三, 汇报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整首诗或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 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当我们读到"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时,脑子里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对照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2,自由发言,描述意境.

  (1)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2)每组派代表上台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请同学拿出彩笔把你想象出来的画面描绘出来.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 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

  同学们看,这么美的风景诗人只用这么简短的诗句就描绘出来了,这么美的风景,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有感情地朗诵并试着把它背下来.

  (1)小组自由朗读.

  (2)全班背诵.

  (3)学生配乐朗诵.

  六, 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 课外延伸.

  西湖是一首首诗,一幅幅画,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为之惊叹,为之陶醉,写下了无数绚丽的诗篇.有我们刚刚学过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有我们这节课学的《晓出净慈诗送林子方》,还有欧阳修的《采桑子》等等等等.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也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引导学生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钱塘湖春行》).

  八, 作业.

  背诵并默写《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自选作业:

  (1)收集关于写景的诗歌(古体诗,现代诗都可以).

  (2)摘录背诵有名诗句,并学会运用.

  (4)根据收集到的诗歌,愿意画的把它画下来,愿意编成故事的把它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会写“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难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老师画,你们猜。准备好了吗?(师简笔画小荷与蜻蜓)猜到的请举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孩子们你们掌握知识真牢固。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

  你们可真会猜【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变绿】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的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师板画荷叶一两片),说的真好。杨万里的诗中,写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这样写荷叶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自己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找到荷叶了吗?对啊,莲叶就是荷叶,荷叶就是莲叶呢。你们知道的真多。同学们,学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字一句都要读准确。谁能把这句诗读准确呢?(指生读)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诗。老师画的画与这句诗符合吗?(指生说)(接天:荷叶铺的满满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叶真多啊,你们这棒,不但读的准,还读懂了诗的意思。咱们再来读一读,除了读懂了荷叶多,你还读懂了什么呢?(绿)(涂一涂)真不简单。

  二、诗中有画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觉得咱们画的够美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呢?(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别美的画面),生说(莲蓬,荷花,小鱼),你们真棒,平时一定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越来越美了。杨万里这样写荷叶(指诗句),他还在诗中写到了荷花。他是怎样写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预设1:如果前面没有说到太阳,就问孩子们,读了这句诗,你觉得咱的画还少点什么呢?太阳。)(预设2:刚才画画时说到太阳,在阳光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别样红)这是种怎样的红呢?(各种各样,特别的红,红的透明)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能读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呢?【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找个同学读读。莲叶就是荷叶,改成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听不好听呢?(有点别扭是吧)还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起来抑扬顿挫最好听呢。咱们一起来读读。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才把这么美的诗句画了出来。你们真棒。老师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看看这诗句中的莲与荷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按照你们的提醒,老师把它们写下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满意吗?谢谢你们又帮了我一次。你们也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吧。(提醒书写姿势)

  三、出示全诗

  1、刚刚这两句美的让人陶醉的诗句出自杨万里的这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这个题目有点长。谁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准确。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个晓字(板书晓)咱们以前也学过带晓字的古诗,记得吗?(教学“晓”)(春晓)晓:是早上的意思,这里的晓,也是早上的意思。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来(板书净慈寺)谁知道净慈寺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岸边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齐读净慈寺)从净慈寺出来去干什么呢?题目都告诉我们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当官了。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含义。(提醒学生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书:杨万里)齐读。

  2.题目我们读准了,读懂了。我们看看整首诗(出示整首诗)试着把整首诗读准确吧。(指生读两人)评价1:你读得很准确,评价2:你读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孩子们来看看,诗中这三个红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你的这个发现对我们读诗很重要,真好)(韵母相同,韵母相同,读出来特别顺口)预设一:就能读出诗的韵律,这样就能感受到古诗的美(板书:美)预设二:生说特别押韵(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韵,有了声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古诗就有了他的韵律,我们这样去读,就更能感受到古诗的美。)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播放音频)让我们也这样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跟着音乐来读。(指生读)

  同学们,这诗中的景色非常的美,这是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的景色呢?(西湖六月中)(不但会读诗,而且能够提取出关键的信息,真不简单同学们,无论读古诗还是读其他的文章,都要用心读,发现关键的.内容,这样你自己读的时候,也能读的明白

  谁了解西湖呢?(简要介绍: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美的如画卷一般呢。古代的人们说的六月是指农历的六月,这个时候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可是被封为六月的花神,可见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杨万里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课件变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人们觉得诗中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于是加上音乐,把它唱了出来,咱们就一边欣赏六月西湖的美景,一边把这首诗美美的唱出来吧。(播放音乐)

  四、诗的背景

  满湖的荷叶,满眼的绿色,远远的伸向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点缀其间,真美。杨万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时候看到此情此境,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开心,快乐,其实这里还有朋友的不舍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那诗就有感情了。

  同学们如果这时候,清风徐徐吹过西湖,湖中的荷叶荷花会怎样呢?看着这首诗想象一下。(请生说)你真会想象,这样我们的诗就动起来了。读诗,我们仿佛看到荷叶在动,也仿佛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还仿佛听到了诗人杨万里那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从诗歌中我们能读出这种生动美丽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再读诗)能试着背出来吗?(闭眼想象画面背出来)

  五、延伸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都能入诗,这节课我们只学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领略了西湖的美景,第二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你能不能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把诗读准,读懂,读美,读出诗中的画面呢,下课后咱们自己去学习这首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拟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根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根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根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根底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局部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根底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着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根底,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比照,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根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根底,能够顾及时一局部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根底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根底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表达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

  1、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根底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方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拟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毕”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4.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对六月西湖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荷花或荷叶吗?(课件出示荷花.荷叶图)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好像缺了个头,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杨万里)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用“/”标出诗的停顿节奏,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并意正音(慈、毕),读出停顿。

  3.齐读。

  4.诗,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

  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莲叶、荷花的颜色。()的莲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绿,荷花之红。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4)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5)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6)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7)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体会赞美、喜爱之情。

  (8)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9)指导朗读:读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1.没有上出古诗课的感觉,朗读太少,没有感情。

  2.大概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不能确定部分少数同学的听课效率。

  3.课上有些同学做小动作、讲话,一定要及时制止。

  4.整个课堂掌控欠缺,不够果断和运筹帷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6

  杨万里

  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预设: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首诗

  把两手是诗起来看,诗人写送别了吗写了集中在第一首里面。

  诗人与友人感情深吗从哪里看出与友人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月尚残就出来,一直到太阳东升。

  诗人与好友感情深厚,而且就要分别了,可他却只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壮观的、烂漫的夏日咏荷图,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其实是想对友人说什么呢

  A杨万里不想让友人伤感,勉强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好一个豁达的杨万里啊,堪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媲美。

  B杨万里借荷花预示他与友人的友谊。好高妙的`写法呀。

  诗人真正想表达什么,我们今天可以读,明天还可以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有更别样得体验。

  4.背诵古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从净慈寺出来,执手相送,一程又一程,突然荷风拂面,清新的荷花映入眼帘,你不由自主放声吟诵……(指名朗读全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柳下,与友人互相祝福勉励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你会情不自禁地深情吟诵……(指名学生读全诗)

  当你和友人纵论时局、指点江山之后,策马由缰,各赴前程之时,忽见阳光下荷叶层层叠叠、荷花晶莹剔透,你会豪气满怀地纵情吟诵……

  (学生齐声吟诵全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

  1、教师导入新课。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

  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教师打开西湖的知识窗,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启发思考:“晓”是什么意思?预设:早晨。

  教师过渡:我们之前学过“春晓”,“春晓”的“晓”就是指早晨。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晓出净慈寺”就是“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那是要干什么呢?

  预设:送林子方。

  理解课题: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友林子方。

  3、引入作者:同学们对于作者杨万里有哪些了解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学习字词

  (1)指名朗读,纠正读音。明确要求:现在请两位同学来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最棒。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注意“慈”是平舌音,读准后鼻音“竟”和“映”。

  (2)提供方法,多样识字比较识记、组词识记

  (3)识字游戏“青蛙过河”,巩固识记

  (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感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教师引出要求: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什么景色,有什么特别呢?

  预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夏日)晴好天气时,(西湖 )的景色。也就是西湖六月,景色明丽。

  2、教师提出问题:诗人在西湖边送别好友,看到西湖六月美景不由得发出感叹,你能从前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预设: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提示句意:这两句诗就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请用赞叹的语气,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指导朗读:果然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独特啊,风景和其他季节的都不一样!

  教师出示要求:到底什么样的景色让作者如此感慨呢?朗读第3、4句诗,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想象画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教师指导朗读:前两句是议论,要读出赞叹的语气,加点字要读得稍重。后两句是写景,要读得激昂一些,加点字重读,“红” 字要适当拖长减弱。

  4、引导背诵: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忍不住先发出赞美,所以诗人先写赞叹,再写美丽的景色,诗人是多么喜爱这西湖六月的美景呀!西湖六月,景色明丽,老师相信大家和诗人一样喜爱,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想象画面,背诵诗歌。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引导观察:请同学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不同之处?

  2、教师讲解:“湖”是左右结构,“莲、穷、荷”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哪个字需要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呢?

  预设1:“莲”字下边的“连”字先写“车”,后写“辶”。

  预设2:“穷”字穴宝盖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我们来看“湖”字,它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老师写一遍,大家一起书空。3。学生自己练写。

  提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五、课文小

  教师小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通过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六、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莲叶 颜色碧绿 接天

  荷花 颜色红 映日

  教学反思:

  在教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我感受到了诗歌的优美意境。然而,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对诗歌的解读还可以更深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还可以更细致,帮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诗歌的魅力。此外,在拓展方面可以再加强,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要不断提升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领略古诗的韵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多媒体出示: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指名读,齐读。谈话:西湖在哪儿?西子是谁?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想法?(西湖很美)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人间天堂,而西湖就是它上面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他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可现在时间、空间都不允许。八百年前的大诗人杨万里留下一首诗可以满足大家的愿望。想读吗?这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诗导入,不仅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的美,还营造一种诗的氛围。】

  3.齐读题。指导读出节奏。

  4.释题。通过预习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

  晓出:早晨走出。(从哪儿走出?干什么?谁早晨走出?)

  净慈寺:杭州西湖南岸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挚友。

  意思是:作者早晨从净慈寺走出送别好友林子方。

  问:谁来介绍一下作者?(生互相补充师小结。)

  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养成好习惯的保证,并培养其合作能力。】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

  ②注意节奏。课件出示以六月西湖淡景图为背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过渡:诗人与好友林子方一大早走出净慈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读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2.先小组交流师行间巡视,后集体交流。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预设: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

  无穷碧: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别样红:早晨的霞光照射在带着露珠的粉嘟嘟的荷花上,荷花呈现出别样的红色。别样红是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4.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预设评价语:

  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李白的诗“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读得再壮阔些,别样些。

  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

  谁再愿意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碧绿碧绿的莲叶,让这莲叶更(绿)更(多)更(一望无际)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组荷花图,请看大屏幕。(课件:配乐荷花景图组)

  6.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课件: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看来用心感受后,我们也能读得诗情画意、韵味十足!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7.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西湖的荷叶真是太美了、夏天的西湖真美呀)是呀,英雄所见略同。八百年前的诗人杨万里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喟:

  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8.释词解意。师:谁能感悟到诗人的意思呢?究竟怎么理解?同桌互相说说。(究竟:到底;四时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并非指整个四时。到底是六月里的西湖啊,此时西湖的风光绝非其他时候可比。)

  师:读出你的赞叹。

  师:诗人和朋友林子方畅谈了一夜送朋友从寺中走出,看到眼前的荷塘图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

  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结合预习并通过小组合作以及积极的思考已基本上理解了诗意。让我们再次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全诗。)

  9.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设计正是为了突出作者的倒装手法。】

  三、题文互解,赏读悟情。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你能大胆假设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出示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指名读。

  这段文字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1、林子方干什么去了?2、二人感情怎么样?(看情形指名发言)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此处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不作强行引领,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多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去设想。】

  3.预设评价:

  用荷花和荷叶来比喻友情。评: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之交淡如水。

  感情亲密。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祝愿友人事业有成。评:多么大气的友情啊,像歌词里唱的: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情到浓时无需再说。评:此时无声胜有声。

  希望友人迟走。评:明为送,实为留。

  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想到,让我们再往这诗里面走走?

  4.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是全文的一大难点,课前作了多种预设,一是了解当时送的背景,二是了解荷的寓义,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言外之意。因为作者写得含蓄,所以需要进行多重挖掘。】

  5.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所表达的意思,我想,杨万里和林子方,都懂,但是,不用说出来,一首简简单单的诗,足够了。现在,你们是杨万里,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林子方,我要走了,做官去了。来,用这首诗,送送我,好吗?怎么送,坐着送?眼睛看哪里?该怎样看着我?(含情脉脉的.,深情款款的,情真意切的,情深义重的。)来,吟诵这四句诗。

  【设计意图:此处的情境创设是全课的高潮,从诗情的感悟上,学生已从多种角度明白了诗人的一片深情,在朗读指导上,也完成了从读诗,到背诗,到深情地吟诗的过程。】

  师:当然,诗人到底为什么这么写,我们无从考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首诗进行大胆的联想,正因为我们有的无穷的联想,无穷的想像,才会使后人在这首诗中,读出一份别样的精彩,别样的美。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课内小练笔:

  这就是别样的荷花,这就是别样的西湖,这就是别样的送行,这就是别样的杨万里。林子方有这样一位朋友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现在你就是林子方,此刻,你想对杨万里说些什么?可以写自己的话,也可以借助积累的诗词,甚至是你喜欢的歌词来表达你的情怀。

  1.播放轻音乐,学生练写。

  2.指名读,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锻炼习作能力。】

  六、课外拓展

  1.多媒体出示作业:

  我要读:

  你喜欢杨万里吗?请去读杨万里的诗;喜欢西湖吗?请去读有关西湖的诗。

  2.师激情小结:亲爱的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五、六年级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别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9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绿衣一片云中来,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料和工具书,自学古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诗。(质疑、欣赏)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5、练读-个读-齐读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1、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欣赏图画,在前面联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诗句可以选用。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作诗。

  2、交流创作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3、实物投示学生诗作,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小作者朗读简介。

  4、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5、比较感悟(可小组讨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论,从对仗、压韵、用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激励学生,回归诗作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6、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结合本课第一首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描写西湖的古诗和送别诗。

  一、回顾旧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古诗两首》[板书]

  1、课件出示:

  A、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B、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作者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2、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的魅力不仅于此,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奇景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板题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了解诗人[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2、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晓,晴好的天气;净慈寺,西湖旁边的一座寺庙;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4、小结: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一个晴好的天气里在西湖边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时所作。看来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三、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1、这首古诗诗句很简单,如果你能一遍读正确,我们就送给你掌声。

  个别诵读。

  2、如果你能流利诵读,读出节奏感,我们会送给你更热烈的掌声。

  个别诵读

  3、课件出示,划出节奏线齐读。

  四、明诗意

  1、大家都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自己学习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请同学到台前依次板书诗句并讲解意思。

  A、毕竟,到底。四时,指四季。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映日,与太阳相映。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

  C、找找藏在诗中的小奥妙。倒装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夸张:接天莲叶无穷碧。对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理解了诗意,相信你会读出更深的韵味。

  个别诵读——集体诵读——尝试背诵

  五、感情诵读,想象奇景

  1、这么美的诗句,如果配上音乐,会给你以独特的享受,请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描绘出这幅美景吧。师配乐诵读。

  2、把你脑海中的奇景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六、比较异同,体会诗人感情

  1、又到了展示你智慧才华的时刻了,看看谁的思维敏捷吧。

  课件出示:

  A、《六月二十七日)书包(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事物】的奇丽美景。

  B、你能说说两首诗的异同吗?

  交流:相同点:都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奇景。

  不同点:第一首描写的是风雨天的.景色,第二首描写的是晴天;前一首描写的景物多,重点描写的是西湖之水,后一首景物少,重点写“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

  对比读,读出不同的感觉。

  C、诗人送别友人不诉离别之情,为何写景?

  交流:借景抒情,这么美的景色,希望友人留下。他们的友谊就像莲叶与荷花,就像莲叶连接着碧空,就像红日映照着荷花,互相映衬,难舍难分。这也是两首诗的不同点之一。

  2、就请你把杨万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

  七、课后作业

  1、拿起画笔,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2、把这首诗变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在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诗句中,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西湖美景录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你能来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习这首古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古诗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刚学过他另一首清新活泼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学生对于他是熟悉的,所以从诗人直接入手,自然导入课堂。接下来再次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出示全诗。初读全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但初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说出“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已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琐碎的理解。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的荷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3)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1)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了,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2)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 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2)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杨万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一种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分别担任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来领悟诗情,必能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编写,则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3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没有完成故事编写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2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 1、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 2、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 3、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 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 4、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

  绿衣一片云中来

  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

  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范读。 1、听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 料和工具书,自学古

  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 诗。(质疑、欣赏)

  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

  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

  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4、交流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 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 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 5、练读-个读-齐读

  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

  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 1、欣赏图画,在前面联

  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 诗句可以选用。 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

  1、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作诗。

  2、交流创作

  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2、实物投示学生诗作,

  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 小作者朗读简介。

  3、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3、比较感悟(可小组讨

  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 论,从对仗、压韵、用

  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 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

  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励学生,回归诗作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4、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3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

  时间 资料来源 媒体作用 媒体方式

  导入 注意反应 CAI

  课件 文字

  (三首送别诗) 1分钟 自制 创设氛围 边读边想

  范读 感受 CAI

  课件 声音、图像、文字

  (西湖美景) 0.5分钟 剪辑 整体感知引入意境 边看边听

  作者简介 知识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作者、时代背景) 0.5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了解作者 边听边记

  感悟诗意 理解接受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字词句意) 因学生而定 自制 提供资料帮助理解 学生自查

  感情吟诵 理解接受反应 CAI

  课件 音乐、图像

  (西湖美景) 1分钟 剪辑 再现意境 边播放边写吟诵

  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接受反应组织 CAI

  课件 背景音乐 5分钟 剪辑 渲染气氛、交流 边播放 边写画、交流

  欣赏积累 知识拓展 CAI

  课件 文字

  (杨万里其它诗作) 2分钟 自制 提供材料 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六月

  独特景致

  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

  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杜甫的《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语言浅白,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绝句》则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动静结合,远近交错,声色相衬,描绘了诗人所居的草堂周围明媚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再表达的全过程。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就应该视作达成教学目标,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3、能正确认读“晓”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湖”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晓”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3、正确读写“湖”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晓”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湖”等8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晓”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激趣导入,板题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激趣导入,板题释题。

  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二首》,谁能背一背里面的古诗《村居》或《咏柳》?(指名分别背诵这两首诗歌。)这两首诗歌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和景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好吗?请看老师板题。

  板书题目:15古诗二首

  全班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你知道我们要学习多少首古诗呢?(预设:要学习两首古诗。)你是从课题的哪个词知道的?(预设:二首)对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两首古诗。

  (二)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导语:那么,这两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古诗的内容,就能够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行”。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学习多音字“的”。(注:多音字的内容板书在副板书位置。)

  (1)导语:除了要读准这些会认的字外,这一课还有一个多音字要读准。(出示“行”,注本课的读音音节并组词“一行”)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读准它在本课中的读音。

  (2)反馈指导。

  指名读。

  (3)出示任务:“行”字,我们还学过那个什么读音呢?读这个音可以组什么词语呢?

  (4)反馈指导。

  预设:读xínɡ;组词:行走、步行、行李。

  (5)小结:“行”这个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要联系具体的词语读准确,千万不要读错了。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小结会认读的字学习情况后)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平舌音的:慈;边音的:鹂、岭;后鼻韵母的:竟、映、鸣。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指名一人朗读一首评议一首的`朗读。(一首指名两、三人)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③评价完一首,齐朗读一首。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注: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预设:晓净慈寺毕竟映绝句黄鹂鸣含西岭泊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双音节词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慈、慈、慈,净慈寺的慈”;单音节词直呼读词,方式如:“晓,晓、晓、晓”齐读,自由读。

  3、“晓、慈、毕、竟、映、绝、鸣、含、岭、泊”口头组词。

  (1)(贴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字的字卡<不注音>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一、两遍。

  ③如诗歌中的单音节词所组词语是诗歌中的本义的,则要告知学生,例如:晓(拂晓),鸣(鸣叫)。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

  四、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两首诗歌。

  (一)尝试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在诗歌里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有哪些词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的下面写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预设:

  晓:早晨。毕竟:终究、到底的意思。四时:泛指其他的时节。接天:水天相接的地方。无穷:没有边界,没有尽头的意思。

  绝句:四句一首的诗歌叫绝句,它是诗歌的一种体裁。窗含:被包含在窗框之中的意思。东吴:三国时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这里泛指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千秋”“万里”:在我国,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只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千秋:只时间很久很久。万里:指路程十分遥远。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要思考,有不懂的、不理解的,要提出来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善于思考,学会提问,你的阅读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让我们打开课本71页,开始学习第一首古诗吧。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题目的意思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导语:对了。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诗歌题目的意思是早晨,从净慈寺出门送别好朋友林子方的意思。诗人在送别好朋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杨万里。

  (2)简介杨万里(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大意。

  (1)导语:那么,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什么时候西湖的景色?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什么感叹呢?让我们一起读诗歌了解了解吧。

  出示任务:朗读诗歌,想一想: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什么时候西湖的景色的?用实心圆点点出有关词语。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什么感叹?用横线画出有关诗句。

  个体操作思考。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形成答案;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注: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第一问: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六月时西湖的景色的。有关词语:六月中。

  第二问: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了这个时候西湖的景色与其他时候的景色不同的感叹。有关诗句:风光不与四时同。

  (3)小结:诗歌一开始,诗人就发出感叹: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啊,景色风光就是与其他时候的不同。

  (4)导语:究竟诗人杨万里在送别好朋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让他发出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一起继续读诗歌了解了解吧。(PPT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观察课文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

  (5)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诗句:第三、四行。猜的意思:荷叶在湖面上铺展伸向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碧绿的;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格外的红艳。

  3、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结合图画,我们读懂了这两行诗句的意思。这两行诗句描绘的是诗人送别友人的时候,看到的西湖荷叶茂密、荷花盛开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读这两行诗句看到的画面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个体操作练习,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先有感情朗读诗句,再说看到的画面。)

  预设:

  又大又圆的荷叶密密层层在湖面铺展开去,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之处,一望无边都是青翠碧绿的。无数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盛开着,显得与众不同的鲜红娇艳。

  (3)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4、体会诗人情感,背诵全诗。

  (1)提问:西湖六月的景色确实太美了,难怪诗人会发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叹。那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指名回答。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4、小结: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结合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是一个好方法。接着,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绝句》,好吗?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和背诵《绝句》。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好的。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我们知道什么是绝句了。这首绝句是杜甫闲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写的四首绝句中的一首。究竟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能让他情不自禁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位诗人吧。

  (2)简介杜甫(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绝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那么,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PPT出示《绝句》插图)提问:图画上,诗人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正在家里坐在窗前看窗外的景色。)

  出示任务:朗读《绝句》,观察课文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第一、二行诗句猜的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蓝的天空。

  第三、四行诗句猜的意思:透过窗户望到了西岭千年不化的白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将要远去东吴的船只。

  3、体会诗人情感,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绝句》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诗歌前两句是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由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构成的由近到远的、色彩明丽的景色。后两句写了诗人透过窗户远眺西岭壮美的雪山,以及门外江面上停泊的船只,由远到近,构成另一个清新广阔的景色。

  提问:诗人写自己在家里看到的如此色彩明丽、清新广阔的景色,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心情呢?(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想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导语:那么,你能根据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人描绘的第一个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行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2)反馈指导。

  两只黄鹂在不远处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鸣叫着,一行白鹭在蓝天上飞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4、背诵全诗。

  (1)导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东吴船,看到如此绝美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舒畅啊。让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四)小结:(两首诗歌的学习方法,见第一首的小结。)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湖、绝、岭;上下结构:莲、穷、荷、含、吴。

  2、指导“湖”“绝”“岭”的书写。

  (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观察并说说“湖”“绝”“岭”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提示:“湖”三点水偏左;“古”字瘦长,主体在竖中线左边;竖压竖中线起笔,第一横过竖中线收笔,横折在横中线下方起笔到竖中线转折,折压竖中线;“月”的撇穿插打“古”的下方收笔。“绝”字右比左上下都要伸出;“色”竖弯钩在竖中线左边起笔,舒展。“岭”字山字旁竖折的折要斜;“令”的撇穿插到山字旁竖折对着的位置收笔,点压横中线。范写“湖”和“岭”。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莲”“穷”“荷”“含”“吴”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莲”“穷”“荷”“含”“吴”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莲”“荷”“吴”下窄下宽;“穷”“含”上宽下窄。)分别提示:“莲”字的“车”撇折压竖中线起笔,过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转折,压横中线收笔;走之底的点起笔与“车”的短横齐平,捺舒展托住“车”。“穷”字的穴宝盖点压竖中线起笔;“力”的撇压竖中线起笔,穿插进穴宝盖,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下方起笔运笔。“荷”字下面的单人旁靠左,“可”的横河“口”都过竖中线,“可”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方。“含”字的“人”撇和捺要舒展,撇富哦横中线收笔,捺压横中线收笔;下面点压竖中线收笔,横撇的横压横中线,撇在竖中线收笔。“吴”字上部的“口”略扁;“天”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方起笔运笔,撇压竖中线起笔,舒展,捺舒展,收笔与撇齐平。范写“莲”“穷”“荷”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会写字书写练习。(略)

  八、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口头组词和会写的字字形比较板书(略)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六月中黄鹂翠柳

  不与同白鹭青天

  无穷碧千秋雪

  别样红万里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5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课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 ,谁再来读读? (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2、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1)从哪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3、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4、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5、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6、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8、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9、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0、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

  11、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2、看哪,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05-1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03-0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经典15篇)06-30

三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03-26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8-03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设计04-05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2篇11-22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范文05-09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