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5-04 16:25: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春天的故事》。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和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和基本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春天图片,感受春天美景,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表达交流的方式有哪些,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三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我把这三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学生预习,提出问题,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本课的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

  (2)知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交流确定展现春天特色的表达方式,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学习重难点:发现春季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二、说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作如下思考: 直观教学,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 情境教学从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生活中关于春天有趣的现象,开始探究活动,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拓展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参与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自行获取信息,让学生自已找问题,课下继续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说教学准备:

  展现春天的图片、儿歌、音乐、散文、视频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春天是多姿多彩的,春天里的科学问题也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欣赏春天的美丽,探索春天里的科学奥秘。

  2、观察与思考

  课件出示春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春天有哪些正在发生的变化?

  春天在哪里?

  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

  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春天下雨少,有时候会有沙尘暴?

  3、表达与交流

  美丽的春天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春天的故事我们知道很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准备与大家交流。

  (1)提醒学生:交流时应注意的事项

  (2)学生分组交流春天的故事

  (3)学生用不通的表达方式进行展示交流

  (3)给学生介绍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儿歌,诗歌,散文,散文,绘画,拍照片,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写观察日记等

  4、课堂小结

  5、课堂检测

  本节课我知道了

  问题银行

  1、怎样给别人介绍一种景致或现象?

  2、怎样给别人介绍或展示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知识填空

  1、研究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是( )( )等。

  2、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写出调查研究的( ),并总结出调查和研究的( )。

  3、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忠于( )、表达要简明、清楚、通顺、完整。

  4、表述自己的观点要( ),倾听别人的意见( ),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 ),同时还要尊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 )。

  五、说板书设计

  课题:春天的故事

  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介绍和展示一种景致或现象用:

  介绍或展示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用: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你,记住我”,我主要从教材与学生、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步骤以及内容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与学生

  本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名片。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学科、思想政治学科以及美术学科的一些相关知识。涉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是能在文字处理软件中完成基本文字输入,能进行简单的单个对象(如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特殊符号等)的插入。涉及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是在名片中要体现健康思想,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涉及美术学科的知识点是在对名片进行美化修饰时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适合于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它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学生由于电脑的普及程度不一,相互之间存在个别差异,部分学生具有信息技术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这要求我们老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分析,立足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视角,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中页面的设置、图片和艺术字以及文本框等对象的添加、版面的修饰与美化等技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应用能力。

  2、让学生经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经历灵活应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奥妙和巨大作用。

  其中第一条目标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

  三、说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以探究发现法、任务驱动法、合作交流法为主,把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合作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尝试――理解运用――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教程中辅之以迁移类推法、操作练习法、赏识教育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引导学生观察名片样本→发布任务和评价标准(任务包括:设置页面→添加内容→修饰美化)→学生作品展评→小结”作为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会参加一些聚会,会认识一些合得来的新朋友,这时就需要认识别人,也要别人记住自己。怎么办呢?(学生会说出一些方法)。老师总结引出名片这一内容。那么名片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请学生观看一些名片样片,师生总结名片至少要有姓名、单位、联系电话,还有体现自己个性、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二)任务探究,学习新知。

  刚才我们已经观看了一些名片,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制作自己的个性名片。

  任务一:请同学们打开文字处理软件添加自己名片的几个要素。在添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名片和大家自己做的名片有什么不同。老师展示的名片上用到了背景图、页面边框、符号、艺术字和文本框等内容,请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名片上应用这些内容输入名片要素。看看效果会不会有什么不同。为帮助学困生,大屏幕可同时展示操作步骤。在这个环节,评价标准是学生输入的名片要素是否健康全面,是否能熟练完成文字处理软件中对象的插入操作,在此环节,发现一点创新,一同学插入符号时在智能拼音方式下使用v1键也能完成特殊符号输入。

  任务二:对自己的个性名片进行美化修饰,使名片美观大方,能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借助工具栏中对齐与分布、格式菜单中设置对象格式等命令美化自己的名片。评价标准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来探究新知,是否能相互团结协作。在此环节中,也有创新,一位同学发现绘图工具栏菜单中绘图网格命令,也可以用来对图形排版。

  任务三:在完成前面任务的基础上,制作自己有创意的、体现个人特色的名片。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能在原有基础上升华提高。在此,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名片。

  (三)作品展示,师生共评。

  学生离位,巡回观看同学作品,然后请同学说出作品创意,同学互评,老师总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述:a. 任务的完成过程:任务难度、工作量、技巧运用、研究方法、学习效率等因素。b. 成果:内容健康与否、创新性、美观性、进步程度等。c. 态度:包括学生是否积极探索、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善于合作等因素。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有人色彩搭配好,有人使用了别人没想到的操作技巧,有人单位标志设计有特色,还有人效率高制作了两张等等。尽量多地发掘学生的优点,适当提些建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这样被老师和同学赞赏的目光鼓舞了。

  (四)小结

  课程结束时,先让学生谈谈今天学习的感受和收获。然后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结束语:有了名片这个工具,在以后的交友中就能“认识你,记住我”了。这样,既可以巩固今天的知识点,又可以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渗透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使用多元的评价体系,鼓励其创新。

  整个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整节课突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联系生活、渗透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并掌握了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该怎样退位?这是减法中的一个难点。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计算原理与例2相同。课标上规定加减法一般以二三位加减二三位为主,教材没有了多位数减多位数的计算教学,但是在今后生活中会遇到多位数加减多位数,因此学生要掌握好本课,正迁移到多位数减多位数,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利。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被除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形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被减数中间是0或末尾是0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养成仔细正确计算的习惯。

  二、说教法:

  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学校图书馆里的一个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尝试计算,再讨论,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从教学论角度讲,尝试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有利于学生发展。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主体具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活动。本课给学生创设生动情镜,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笔算退位减法的知识,独立尝试探索被减数中间是0或末尾是0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和感悟用数学的成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思考说话的内容、层次、措词甚至语言的运用技巧,等等。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本课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计算被减数中间是0或末尾是0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然后讨论交流,在交流汇报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算法,再组织汇报交流,相互纠错,突破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图书馆里有许多图书。

  (课件出示)

  儿童小说 童话 科普作品

  903 685 800

  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儿童小数比童话多多少本?科普作品比童话多多少本?童话比儿童小说少多少本?等问题。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馆里的各类图书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多的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有序思维,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习惯。】

  二、尝试探究,体会领悟。

  探索计算方法。

  1、 列出算式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生说算式师板书:903-685=

  2、尝试估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

  预设:把903看作900,685看做700,结果是200;把903看作900,685看作690,估算结果是210.

  3、尝试计算。

  你们能计算出这道算式的结果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尝试算一算。

  指生板演

  4、交流讨论。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再让板演的学生向全班展示。

  重点讨论:怎样列竖式?为什么要将相同数位对齐?列出竖式后按怎样的顺序计算?903-685,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该怎么办呢?指黑板上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我感得书上把517-348中的517改为507步子较小,象上面,的教学给学生更大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演示,交流算法。

  (1)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时,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必须从百位借1。百位退1当做10个十,再从十位退1当做10个一,10和3合起来就是13,13减5等于8.

  (2)解决第二个难点;理解被减数十位上是几.。

  小结:百位上退1是10个十,十位上有10个十,退给个位1个十,还剩9个十,十位上现在是9,9减8得1.

  (3)被减数百位上现在是几?

  2、反思问题,巩固方法。

  3、这个算式与我们上一节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课件演示,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组讨论交流,经历比较深刻的数学化过程,很自然地得出了笔算的算理,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五、尝试练习,内化提升

  生独立计算练习六第4题的前3个小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请3名学生上台板演,并向全班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说一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再让学生面向全班说,这样的形式能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利用迁移,学习新知

  如果要求“科普作品比童话多多少本”,又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1、 学生独立计算。800-685

  2、 说一说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被减数的中间和末尾都是0)

  3、 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这样想:将685分成600和85,先用100-85=15,再用700-600=100,100+15=115;有的学生会这样口算:685+15=700,800-700=100,100+15=115.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同时通过及时的设问和启发,引导学生理清算理,并指出这些算法不要求全部掌握。

  【一是通过比较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二是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课本练习六第1题,。做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减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比一比

  705-245 305-187 ,说说这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3、课本练习六的第2、3题。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理解不连续退位与连续退位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拓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可爱的大能猫》的第二课时,这篇课文以大能猫的外表谈到它的贪吃,再谈到它的好喝,以自然化、人性化为切入点,抓住儿童的兴趣指向,引领孩子满怀向往地去探索大熊猫王国里的趣事,文章用浅显易懂,俏皮的语言将身子肥胖、贪吃好喝、淘气可爱的大熊猫形象活脱脱地展示在读者眼前,使孩子对它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能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惯,产生对大能猫的喜爱之情。

  技能目标:主动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中感悟,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关爱动物。

  教学重点: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惯,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懂得如何去关爱、保护动物。

  二、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尽量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的方法去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通过勾画想象等方式去感悟大熊猫的慵懒、憨态与可爱。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理解课文,发散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学会解决难题,获取知识。

  三、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1、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首先,我说:"同学们,有一种动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子。你能猜出它是谁吗?"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来猜谜底。最后猜出是大熊猫。随机我出示课件(一张大熊猫的图片),并揭示课题《可爱的大熊猫》。

  通过播放课件,从形象的大熊猫生活片断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大熊猫憨态可掬,非常惹人喜爱,知道可爱是题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他们理解课题及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大能猫惹人喜爱的原因,想想课文五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勾画出描写相应内容的语句,边读边想象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惯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每个自然段的首句都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归纳、概括出课文介绍了大熊猫的外表、习性及其性情,《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考,有针对性地去讨论,对问题产生独特的想法后,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第二段中,让学生弄明白第一句是中心句,后边几句是怎样围绕这一句写具体的。讨论中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3、细致读文,深入理解。

  解决了生字的难题,部分学生已经能流利的读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读评价练习,既有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文,又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随后,运用"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了解?"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答案可能是生活中积累的,也可能是文中刚了解到的,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答案不会很全面。通过这一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对大熊猫的特点有了全

  面的掌握。并带着对大熊猫的了解,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有关大熊猫外貌及生活习性的语段。

  接着,我出示一段熊猫宝宝的录像,使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对大熊猫流露出更加喜爱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在读课文,读出大熊猫的可爱,读出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其中,重点对描写大熊猫的习性和外貌特征的词句进行朗读体会。如:"身子胖","尾巴短","毛茸茸"和"吃箭竹时的动作","淘气时的动作"等。在这里教师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这么可爱的大熊猫只有我们国家才有。所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咱们要珍惜它、爱护它!

  3、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最后把学生引入课后的课文链接,通过学生的朗读和交流体会,从中获取更多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并在课余搜集有关大熊猫的其他故事,写成读书笔记讲给其他小朋友们听,引起全人类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便于读后把握课文内容。

  外表 -- 黑白相间 憨态可掬

  可爱的大熊猫习性 -- 贪吃好喝 温和淘气 性情 -- 稳重好静 灵活敏捷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

  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

  2、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平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

  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

  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

  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习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

  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

  3、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4、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

  1)、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积累词汇

  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

  5、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自主选择作业: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程。

说课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的'第一课时。就全册书来讲,第十课是结束课,在综合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方面有突出作用。单就第十课来说,第一课时着重解决正义这一话题 知的问题,即什么是正义、为什么要维护正义,为第二课时进一步解决怎样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等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对这一课内容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和基础,是告竣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违法社会规则,这是非正义的行为,任其发展会产生严重后果。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使其鄙视以不正义的手段多得利益的行为。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初二学生对正义没有明确认识的实际情况。由于正义问题比较抽象,学生虽然对正义有所耳闻,但对正义、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正义制度等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成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针对部分学生存在押避规则对自发的约束的行为,不能自发遵守社会规则的现实。部分学生为了个人利益或由于自由散漫等原因,会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谈论法、归纳法、比较法

  三、 教学目标(说目标)

  依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和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及本课的现实针对性,三个维度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涵义,正义对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了解有正义感的人应当做到的具体要求。

  2.过程和方法

  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能自发维护社会规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

  能积极主动维护正义,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四、 教学重点难点(说重点难点)

  【重点】明辨正义与非正义、社会需要正义,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未成年人维护正义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巧为

  五、 教法与学法(说教法、说学法)

  确立依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校的主人,学习即生活,德育即生活,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告竣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法】

  具体做法如下:

  (1)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得到最真实的感悟

  (2) 案例分析法―――以真实的案例,逐步引导,逐步深入研究生活中的问题

  (3) 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 启发式教学法―――带着问题,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六、 教学过程设计(说过程、说亮点)

  (一) 激趣导入

  都说一个好的导入,是一个课堂成功的关键。我选择了《今日报道》的新闻来引入正义的话题。下面,请老师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视频。

  (看视频后)

  信赖老师们看完这段视频,一定会有很大的感受,学生也是一样的。我之所以会选这个视频,是因为这个视频,包含了我们这一节课的统统知识。我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着这个视频开展活动的。

  (二) 维护正义是统统善良人的声音

  活动分五个步骤进行

  活动一:让学生谈谈看了视频的感受,评价每个人的行为

  设计企图:在这个视频里,三个男人暴力抢劫一个女的,实在可恨;见此情形,路人果然无动于衷,实在可悲。我希望,用这样的反面实例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非正义行为的残忍与冷酷,引导他们去追求正义!

  活动二:让学生换位研究如果你是那个被抢劫的女的,你会怎么想?

  设计企图: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所渴望的正义究竟是怎样的,在这个视频里,起码正义就是当被欺负了,有法律来制裁这些坏人;当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认识正义的可贵!

  活动三:续写故事三个歹徒得逞后,他们以后会怎么做?

  设计企图: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不正义行为的危害性。如果没有了正义,邪恶就会嚣张,整个社会就会非常混乱,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活动四:让学生讨论,假设在群众的帮助下,抓到了那三个可恶的歹徒,怎么去处置他们?

  设计企图:根据以前的知识,学生很便当就可以说出用法律来惩罚这些不法分子。

  为什么要跟学生强调要学会用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呢?

  主要是针对一部分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来讲的。

  有一些初中生,当自己受到不正义的对待时,会选择自己解决的办法,比如被同学欺负了,就找朋友帮忙,教训欺负自己的人,这就导致了一些校园暴力事务的出现。

  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别人不正义,不代表我们也不正义,当受到不正义的对待时,首先要懂得运用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力,而不能采用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这个思想对于消除校园暴力事务有很大的作用。

  【难点解答】

  (最后一个活动,是解决从思想到作为的难点问题)

  活动五:让学生讨论假设你在视频里的抢劫现场,你会怎么做?

  学生肯定议论纷纷,比如报警。叫人帮忙逃跑等,

  当然也有思想矛盾的学生会说:见到这些行为,我也想见义勇为,,但是万一被歹徒捅了几刀,小命都不保了怎么办?

  设计企图:通过学生的讨论,教材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见义勇为的工夫,更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对此,我想让学生看一看四川地震中的一些感人图片,有那么一些未成年的学生,在最危难的工夫,为了救同学,不幸受伤甚至殉国的感人事迹 设计企图:这似乎跟教材的思想有违背的地方。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觉得如果在未成年人阶段接受的教育都是先保护自己,才去保护他人;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先己后人的惯性思维;长大了,可能会变得自私。见到不正义的事情,也许会像在视频中看到的路人一样,为了保护自己,有的逃跑,有的无动于衷!

  我希望 学生能从四川孩子的身上自己去寻找感动,也许会给他们一个更加明确的正义的答案。

  七、教学效果预设:

  回顾本课堂的教学,遵照课程新标准的要求,突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重在情感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解决问题能力。

  1.生成性。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明辨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形成明确的正义与非正义标准。

  2.思想性。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非正义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震撼和感染学生,激励他们的正义感。

  3.实践性。将正义行为、正义制度以及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尊重所带来的良性循环和影响鞭策学生,让他们自发做一个维护正义的人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说教材: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说教法、学法: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说教程:现在谈谈我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很自然地就问: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问: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再小组合作读,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指名读、范读,跟老师比读、小组赛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三、感悟交流,探究内容《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提问: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门、升旗仪式(壮观)。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四、创设情境,强化感受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维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带上记者证,进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感受:你觉得北京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最后,利用听音乐《国旗,国旗多美丽》,当念到敬礼、敬礼、敬礼时,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2.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4篇

3.实用的美术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4.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5.实用的说课稿汇编5篇

6.实用的说课稿模板7篇

7.【实用】说课稿汇编6篇

8.【实用】说课稿汇编5篇

上一篇:语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